陇县小麦吸浆虫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

陇县小麦吸浆虫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

ID:6229004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7

陇县小麦吸浆虫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_第1页
陇县小麦吸浆虫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_第2页
陇县小麦吸浆虫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_第3页
陇县小麦吸浆虫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_第4页
陇县小麦吸浆虫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陇县小麦吸浆虫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陇县小麦吸浆虫发生特点和防治对策  摘要总结了陇县小麦吸浆虫的发生规律及特点,并从抓好防控、适时开展化学防治、加强监测调查与开展虫情预报、开展统防统治、加强技术宣传与培训、技术与物资相结合等方面总结了防治对策,以供参考。关键词小麦吸浆虫;发生规律;发生特点;防治对策;陕西陇县中图分类号S435.1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4)01-0187-01随着栽培方式、品种变化以及虫口基数的累积,2011—2013年小麦吸浆虫在陇县严重发生,成为近年来影响该县小麦生产最重要的生物灾害。因此,应积极行动,抓

2、住吸浆虫防治关键时期,采取统一采购防治药剂并发放到户的形式,积极开展以小麦吸浆虫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发生情况据2011—2012年冬春季淘土调查系统监测,陇县小麦吸浆虫发生面积1.05万hm2,占全县小麦播种面积的60.8%以上,平均虫田率63.2%。共淘土调查取样639个样方,平均有虫样方404个,平均每样方有虫0.68头,平均虫量76.5万头/hm2,最高样方有虫13头,平均虫量1300.5万头/hm2,达标面积25206hm2。据统计,仅吸浆虫就使小麦产量损失达561t。2011—2013年小麦吸浆虫危害损失率达

3、10%~20%,严重田达30%~60%。2发生规律在陇县主要为害小麦的小麦吸浆虫是麦红吸浆虫,1年发生1代,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虫态。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结圆茧越夏越冬,至翌年春季3月中旬小麦拔节时从土层深处破茧上升至土壤表层,至4月中下旬小麦孕穗时幼虫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小麦开始抽穗,成虫开始羽化出土,飞到麦穗上产卵,经4~5d孵化为幼虫,吸食麦粒浆液为害。3发生特点3.1发生范围广小麦吸浆虫在全县11个镇有10个镇发生,塬灌区麦田普遍发生,南、北二山旱肥地麦田点片发生,从分布范围看,发生的10个镇,川道、塬灌

4、区、旱肥地、山坡地均有吸浆虫发生田。达标区域及重发区域主要集中在城关镇、东南镇、东风镇3个镇川塬灌区的9个村。3.2重发区由川道移向塬灌区经普查,吸浆虫重发区主要是塬灌区,虫田率达100%,平均虫量在499.5万头/hm2,全县虫量最高的田块也集中在此区域。而20世纪80年代发生严重的川道地区发生明显较轻。63.3与土壤质地的关系千河川水地以砂土、砂壤土为主,塬灌区以黏土为主。虫口密度因土壤质地不同而不同。塬灌区重于川水地,川水地重于旱肥地,旱肥地重于旱薄地。塬灌区虫量最高为1300.5万头/hm2,川水地虫量最高为1000

5、.5万头/hm2,旱肥地虫量最高为499.5万头/hm2,旱薄地虫量最高为288万头/hm2。3.4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根据历年气象条件分析,小麦吸浆虫发生程度与3—5月降水有密切关系。温度对其发育进度有一定影响,但对其发生为害程度影响不明显。2011年、2013年3—5月降水量分别为70.7、82.5mm,均低于历年同期平均值102.8mm,吸浆虫当年出土率分别为48.8%、50.2%,而2012年3—5月降水105.6mm,高于历年同期平均值102.8mm,吸浆虫当年出土率为61.8%(表1)。3.5与小麦生长期关系成虫羽化

6、期与小麦抽穗期基本吻合。2013年化蛹盛期在4月24—26日。在东风镇南村系统监测点4月10日淘土调查,未查到蛹。4月15日调查化蛹率为13.3%。4月23日调查化蛹率33.3%,多处于前蛹期。4月22—24日网捕调查未查到成虫。4月25日始见,成虫羽化高峰期在4月30日至5月2日(表2)。63.6危害损失小2012年、2013年共剥穗调查700穗,被害穗数4个,被害穗率0.57%;检查粒数25976粒,被害粒数8粒,被害粒率0.03%;总虫数9头,平均虫量0.02头/百穗,最高单穗虫量2头。4防治对策4.1抓好防控坚持“兼

7、防一般田块,普防达标田块,统防重发田块”的防治原则,推行“系统监测,穗期保护,分级化防”的防控技术路线,达到有效防控、减灾保粮目的[1]。4.2适时开展化学防治小麦抽穗期是防治吸浆虫成虫的最佳时期,化学防治是当前防治吸浆虫最为有效的手段。对于虫量1500万头/hm2以下,一般可于小麦抽穗60%~70%时,结合发生期预报,普遍用药防治1次。对于虫量超过1500万头/hm2的重发生田块,应主动出击,在小麦抽穗10%~20%时,进行第1次施药;在小麦抽穗60%~70%时,进行第2次施药,2次间隔5~7d。对于防效较差、失防或漏防田

8、块应及时施药补治。4.3加强监测调查,开展虫情预报6严格按照小麦吸浆虫监测规范要求,组织测报技术人员,冬前和春季进行全县大面积淘土监测调查。并对重发区进行定期淘土监测[2]。4月中旬至5月上旬进行网捕成虫调查,监测调查结果及时上报病虫信息,为当地政府、上级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发布虫情情报为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