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符先生对《道藏》探究贡献

陈国符先生对《道藏》探究贡献

ID:6229009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07

陈国符先生对《道藏》探究贡献_第1页
陈国符先生对《道藏》探究贡献_第2页
陈国符先生对《道藏》探究贡献_第3页
陈国符先生对《道藏》探究贡献_第4页
陈国符先生对《道藏》探究贡献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国符先生对《道藏》探究贡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陈国符先生对《道藏》探究贡献  陈国符先生(1914–2000)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道教学者,也是道藏学研究的开拓者。他以现代科学观念与方法,继承传统考据学之长,成为“我国第一个阅读全部道藏的学者”。①他的著作《道藏源流考》及增订版,“被学界公认为道藏研究的开山之作,饮誉海内外”。②他探索性地开展对中国炼丹史和炼丹术的研究,著《道藏源流续考》和《中国外丹黄白法考》,在中国外丹黄白法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受到海内外学界的高度评价。陈国符先生出生于书香之家,从小就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功底。他在《自传》中说:“我自幼喜欢博览诸书”,“知识范围:文史、戏曲、碑帖、营造学”。193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

2、工系,1942年获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的他,成为我国第一批留德工学博士之一。回国后,先后任国立西南联大、北京大学、天津大学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纤维素化学家和教育家。7陈先生对道教的关注,源于他所学的化工专业。1936年,还在浙江大学化工系学习的陈先生,便经常阅读有关炼丹术的文章。当看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戴维斯教授撰写的《中国炼丹术》一文后,便将其译成中文,发表在当年的《化学》杂志上,引起了国内学界的关注,也从此和《道藏》研究结下不解之缘。1942年到西南联大任教后,陈先生得以系统接触《道藏》,“始得见如此卷帙浩繁之《道藏》,即监察到自明代以来已无道士能读《道藏》,故如此浩繁之《道藏

3、》,实为未开垦之广大学术新园地,即决心研究《道藏》”。③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的《道藏》,原为清华大学所有,1943年归还龙泉镇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于是,自年初开始,陈先生每周一半时间在城内西南联大授课,一半时间就去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继续研究《道藏》。面对浩繁的《道藏》,他毫不畏惧退却,反而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毫不犹豫地研究全藏。正是由于当年的刻苦攻读,为他后来进一步开展《道藏》研究打下了扎实基础。1946年秋,西南联大迁回北平和天津后,陈国符在南京资源委员会任“技正”。④在此期间,他几乎每天下午都要去金陵大学图书馆翻检全国方志,摘录道教研究资料。1952年冬,天津大学成立,陈先

4、生调入化工系任教,继续对外丹黄白术、道教音乐、宫观、道派、医药、人物传记等进行深入研究。1983年初,他应邀前往澳洲堪培拉澳洲国家大学讲学,并为该校亚洲研究院中文系与东方历史系师生作了《道藏经研究纪要》、《道藏经中原始自然科学史料》、《道观研究导论》等研究报告,获得一致好评。“直到他2000年8月20日逝世,国际道教文化领域的学者们一直把他仰为泰山北斗”。⑤7自1942年开始,陈先生开始研究《道藏》,并于1943年写成《道藏源流考》初稿。1946年任职于南京资源委员会期间,他经常前往国学图书馆、金陵大学图书馆与泽存书库,查阅道教名山志、宫观志及各省方志,“载录历代各道藏与道书庋藏,增入《道藏

5、源流考》”。⑥又亲赴茅山、龙虎山、当涂、武进、吴县、上海、北京,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凡载籍记其庋有道藏者,咸亲往访问。”⑦《道藏源流考》数易其稿,1949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海内外学界为之轰动。此后,陈先生继续对外丹黄白术、道教音乐、宫观、道派、医药、人物传记进行深入研究。1963年出版《道藏源流考》增订版,在初版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内容,更加全面完备。《道藏源流考》一书被学界公认为道藏研究的开山之作,成为“通向道藏王国的必读之书,经典性的著作”。⑧《道藏源流考》对三洞四辅经之渊源及传授进行了详细考证,指出“东晋葛洪撰《抱朴子》,尚未有三洞之称。至刘宋陆修静总括三洞,《三洞经》之名,实昉于此”

6、。⑨对此,日本学者吉冈义丰认为,陈国符这一独立的研究,在道教教理研究史上是划时代的成果。在对于三洞四辅经典的成书、类集、演变的研究中,《道藏源流考》整理和考证了大量道教历史人物传记,这些传记汇自各种经籍、正史和方志资料,并经陈先生详细辩证,为日后学界开展道教史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7《道藏源流考》对历代道教经籍的编目、成藏以及存佚情况作了考证,认为陆修静的《三洞经书目录》是”道书目之最古者”。⑩在《道藏源流考》中,陈先生还提出了修补残缺的《道藏》和再续《道藏》的愿望,称:“北京白云观《道藏》,虽经道光间修补,仍稍有缺卷。宜搜访各处道观残藏,辑印补遗。又敦煌卷子,颇存《道藏》佚书。内且有元藏中已

7、亡佚之书。万历三十五年,距今已三百五十余年。晚出道书,道教名山志,宫观志,卷帙不少。皆宜收集校印,以成再续《道藏》。海内学者,希留意焉。”?由此可见陈先生的远见卓识。此外,陈先生还据方志记载、道门人士介绍和实地调查结果,对于明、清两代各地宫观所收藏正、续《道藏》的情况作了较为完整的介绍,为人们了解和研究《道藏》提供了诸多信息和资料。《道藏源流考》对其所引用的各种传纪典籍的版本、源流和作者等都作了考证,为道教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