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壳核桃在武陵山区推广应用

薄壳核桃在武陵山区推广应用

ID:6229307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7

薄壳核桃在武陵山区推广应用_第1页
薄壳核桃在武陵山区推广应用_第2页
薄壳核桃在武陵山区推广应用_第3页
薄壳核桃在武陵山区推广应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薄壳核桃在武陵山区推广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薄壳核桃在武陵山区推广应用  摘要:在研究武陵地区核桃的基础上,对其如何推广进行探讨,不足之处还希望得到相关学者的指点。关键词:薄壳核桃;发展状况;推广1基本情况及其经济价值1.1坚果及其价值薄壳核桃个大,壳薄,容易取仁,产量高。果仁营养丰富,由约72%的油脂、约占10%的蛋白质和约13%的碳水化合物组成,同时,含有对人体非常有益的维生素、氨基酸。优质、高产,味道香甜,在国内享有“长寿果”的美誉,长时间的食用更可以减缓衰老,提高脑部发育程度,因此,也是很好的保健品。1.2树干主体与价值薄壳核桃的树

2、干挺直,质地坚实,弹性好,不容易裂开,这也使之非常适宜制作高档板贴面和家具,还可以作为很好的军工、建筑的理想原料。其挺拔的树势、高大的树形和长达90年的寿命等特点也造就了它很好的观赏和绿化效果。薄壳核桃根部发达、保水能力强,因此,也可以作为生态树种。2薄壳核桃在武陵地区的发展和技术运用2.1发展状况4从该地区的核桃树生长状况可以发现,武陵地区的核桃树具备以下特点:生命力顽强是第一特征,平均树高达到5m,一般生长年限为100年,且可以长期结果;二是生产迅速,一般胸径达到8cm,且能继续生长;三是差异

3、大,不同的品种之间结果状况差异很大,有的可以达到100kg,有的则只有10几kg,受到了水管理的影响和土地的影响很明显。武陵地区的群众也从中体会到了丰收的甜蜜,平均1棵果树收益达到几百块,并且,伴随的只是很小的市场风险,目前,看来仍然是供不应求,不用担心找不到买家。2.2发展所需的技术要点2.2.1合适的选种。一般的薄壳核桃包括马汉、威斯顿、波尼等多个品种,在武陵地区种植核桃时就要根据当地的土质状况和气候环境合理选择。马汉果实的成熟比较晚,果仁也不是很饱满,一般来说不适合种植在武陵地区;波尼出仁率

4、一般在60%,成熟期相对较早,比较适合种植;威斯顿是一种杂交品种,产量高,种植性较强。2.2.24如何栽种。一般情况下,采取的种植方式是梯带和设施相结合,要求土壤的厚度达到90cm,土质较硬的地区则不适合种植薄壳核桃树苗。在种植之前需要进行整体以及密度的分布。可以采取抽沟和撩壕相结合的办法,沟的宽度一般在1m,壕的深度则在0.8m,种植间距则在1~1.5m,具体选择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挖取木苗时需在树种休眠的状况下进行,保护好树苗的主根以及侧根,在运输时要保持树根的湿润。种植时一般要分层进行填土,

5、如有损伤的部位应当剪除。2.2.3树的管理和修剪。当薄壳核桃还处于幼年状态下时,必须保证树苗能有充足的水分进行吸收,在树苗根部1m范围内要覆盖障碍物,防止杂草缠绕在根部,阻碍生长。还要注意对树枝进行修剪,种植后的第1年,主干上面长度在40cm以下的枝条应当剪去,在主干长到1m时就需要进行摘心处理。第2年时,在60cm的地方进行重剪,还要留下3~4个大的枝条,剪去其余枝条。第3年就在第2年留下的枝条上离地面约1m的位置进行短截。5月份左右摘心,6月份就会长出新枝,这就是后来的母枝。3如何推进薄壳核桃

6、的发展4(1)强化技术、坚持对品种进行优化处理。这个推广是与武陵地区的薄壳核桃的特点与劣势相结合,围绕差异大的缺点进行研究探讨,紧密结合结果的早晚、大小、多少、薄厚以及品质问题,对木材以及土地、水资源问题进行立体、全方位的研究,努力开展选苗、选育工作以及示范点的推广工作。(2)做好物质基础工作和群众的号召工作。要想把武陵地区的薄壳山核桃推广出去,走出去,良好的运输条件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当地的主管部门必须积极修建公路,架设桥梁,打下物质基础。其次,要鼓动群众人民一起行动,投身于种植和培育工作,让

7、人们体会到甜蜜的果实,群众是更好、效应更大的传播利器。(3)与现有的粮食作物种植相结合。这就是上面提到的与粮食作物间接种植,这种木本粮油作物在不会占用多余土地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生长旺盛,同时,也可以让农民群众自由选择,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合理安排种植以及培育工作。在原有的经济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很好的推广宣传效果。4总结薄壳核桃作为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且具备诸多优势特点于一身,已经在武陵等其它地区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武陵地区充分结合自己的地理优势和经济发展状况,大力推广

8、薄壳核桃,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要继续推广其经济价值,为地区发展添砖加瓦。参考文献1李永荣,吴文龙,刘永芝.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9(27)2吴国良,张凌云,潘秋红,刘群龙.美国山核桃及其品种形状研究进展[J].果树学报,2003(5)(责任编辑荷初)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