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豆素—3—甲酸乙酯微型制备方法探究

香豆素—3—甲酸乙酯微型制备方法探究

ID:6230427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香豆素—3—甲酸乙酯微型制备方法探究_第1页
香豆素—3—甲酸乙酯微型制备方法探究_第2页
香豆素—3—甲酸乙酯微型制备方法探究_第3页
香豆素—3—甲酸乙酯微型制备方法探究_第4页
香豆素—3—甲酸乙酯微型制备方法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香豆素—3—甲酸乙酯微型制备方法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香豆素—3—甲酸乙酯微型制备方法探究  摘要:本文介绍了香豆素-3-甲酸乙酯的微型化合成方法,即在六氢吡啶的催化下,水杨醛与丙二酸二乙酯反应得到产品,并考察了催化剂对此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超声波辅助下,以为六氢吡啶为催化剂,达到反应终点时间仅为15min,收率为90.1%,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效率。关键词:香豆素-3-甲酸乙酯;合成;微型制备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132-025微型化学实验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实验方法。微型化学实[1

2、,2]可以大大节约药品,减少环境污染,还方便携带,并能适当减少实验时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绿色化学的实验理念,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香豆素类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杂环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光学性能,常被应用于发光材料、生物医药、染料等领域。[3,4]《香豆素-3-甲酸乙酯的制备》是药物化学实验的典型实验之一,以传统的合成方法制备香豆素-3-甲酸乙酯具有反应时间长、药品用量大、对环境的污染较大等缺点,因此,本文采用超声波辅助法研究香豆素-3-甲酸乙酯的微型化制备,以新理念、新方法探讨《香

3、豆素-3-甲酸乙酯的制备》的实验方法和教学理念,为同类的药物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一些指导意义。一、实验部分1.实验原理。以水杨醛为起始原料,在超声波辅助下,合成了目标产物香豆素-3-甲酸乙酯,合成路线详见图1。2.实验仪器与药品。KQ5200-B型超声波清洗机(郑州南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微型实验仪器一套(云南大学研制);水杨醛(AR),丙二酸二乙酯(AR);六氢吡啶(AR);无水乙醇(AR)。3.实验步骤。在25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5mL(0.01mol)水杨醛,2.11mL(0.014mol)丙二酸二

4、乙酯,10mL无水乙醇,0.08mL六氢吡啶(吡啶、二乙胺、三乙胺),在超声波震荡下反应15min后将反应液倒入15mL冰水中,析出大量晶体,抽滤,烘干,得香豆素-3-甲酸乙酯(3)。二、结果与讨论51.超声波辅助的微型化实验和常规回流实验相比较。与常规回流实验相比,超声波辅助的微型实验试剂用量大大减少,同时也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常规回流反应时间要2h,而在超声波辅助下,反应时间仅为15min;同时产率也有所升高,具体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用超声波辅助方法合成香豆素-3-甲酸乙酯可以大大节约时间,减少实

5、验经费,减少污染,同时微型实验对学生进行规范操作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绿色化学的实验理念。2.催化剂的影响。催化剂的选择对合成反应有很重要的影响。由反应机理(图2)可知,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碱的催化下,先生成碳负离子,然后进攻水杨醛中的羰基碳,然后进行关环得到产物香豆素-3-甲酸乙酯。从反应机理可知,理论上有机碱如胺类化合物一般都可以作为反应的催化剂。故我们分别选用了六氢吡啶、吡啶、二乙胺、三乙胺作催化剂,进行考察它们对该合成反应的影响。结合以上的1.3部分的实验步骤,催化

6、剂的用量为0.08mL,实验结果见表3。由表2可见,以六氢吡啶为催化剂时,效果最好,产率为90.1%,产品的色泽为白色;以二乙胺为催化剂时,效果次之,产率为77.2%,产品的色泽为淡黄色;以三乙胺为催化剂时,效果较差,产率为20.3%,产品的色泽为淡黄色;以吡啶为催化剂时,效果最差,产率为15.2%,产品的色泽为淡黄色。综上可见,六氢吡啶为最优选催化剂。3.注意事项。(1)六氢吡啶对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并是升压剂,取用时应注意不要与皮肤直接接触,防止吸入大量蒸气。加料时要置于通风橱内操作,物料加入烧瓶后

7、,应尽快安装冷凝管,冷凝管内事先接通冷却水。(2)反应试剂和催化剂均为液体,对其量的精确度较高,所以量取时应该用量液器如移液管来量取。5三、结论本文探讨了超声波辅助下微型制备香豆素-3-甲酸乙酯的方法,即在六氢吡啶的催化下,水杨醛和丙二酸二乙酯在超声波辅助下反应得到产品。实验结果表明,减少试剂用量,选用六氢吡啶为催化剂,既可使香豆素-3-甲酸乙酯的微型化学实验节约实验经费、缩短实验时间、减少污染,又可适当增加产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效率。参考文献:[1]周宁怀,王德琳.微型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

8、出版社,1999.[2]黄忠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强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与实践[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3(2).[3]Alexander,V.M.Bhat,R.P.Samant,S.D.TerahedronLetters,2005,46(40).[4]杨建明,吕剑.苯基磺酸官能化分子筛催化合成香豆素类化合物[J].有机化学,2012,(9).基金项目:广西自治区《药物化学》精品课程项目和广西新世纪教改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