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doc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doc

ID:62305529

大小:98.5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21-04-26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doc_第1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doc_第2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doc_第3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doc_第4页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北京市西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优选2016-2017学年市西城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语文知识运用.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作为哲学名词的“度”,是指事物保持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在这一界限内,量的增减不会改变事物的本质。一旦量的变化超出这个界限,原来的“度”就被破坏,事物就会发生质的改变,从而转化为另一种事物。由此看来,“度”就是事物由量的变化到发生质的变化的临界点。比如说,水在标准大气压下,冷却到0℃即从液体转化为固体,我们称之为“冰”;加热到100℃即从液体转化为气体,我们称之为“汽”;只要温度保持在0℃

2、到100℃之间,那么水就会保持液态,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谓的“水”。这里的0℃和100℃,也就是保持水的属性的度,一旦超过100℃或低于0℃,性质立即改变,就都不再是“水”。所谓“过犹不及”,也就是这个道理。从此出发,人们总结出“凡事有度”这样一种为人处事的学问,就是要尊重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尽可能将事情处理得恰到好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而这种发展和变化往往有可能会突破原来量的限制,引起质的变化。凡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发展和变化,都是人们所期望的。所以掌握事物的“度”,既要注意决定事物性质的量的界限,

3、又不能把事物的度绝对化,还要创造一定条件促使事物突破原有的度,发展为新事物,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而言,“凡事有度”断然不是要求人们墨守成规裹足不前的保守思想,而是包含着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审时度势,能够体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等积极价值取向的行为艺术。(1)下列词语中的“度”,与“作为哲学名词的‘度’”中“度”的读音不相同34/34优选的一项是A.程度B.制度C.度过D.揣度(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够用括号中词语替代的一组是一旦(如果)量的变化超出这种界限,原来的“度”就(也)被破坏,事物就(才)会发生

4、质的改变,从而(所以)转化为另一种事物。A.一旦(如果)B.就(也)C.就(才)D.从而(所以)(3)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过犹不及”一词的含意。(4)结合文意,简要解释“‘凡事有度’断然不是要求人们墨守成规裹足不前的保守思想”这句话的意思。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素园虽然不入于观赏者的眼中,只有建设者和栽植者,决不会将他置之度外.B.桑丘一声不吭,递过去一块布,心里暗暗感谢上帝没叫主人明白是怎么回事.C.对于书画家而言,毛笔、墨瓶、宣纸以及文具,全都是值得拥有的美好事物.D.他从主教家出

5、来的时候,我们看得出来,他已经摆脱完全从前的那种思想了.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是为总述兰亭集会一事而写的序言,作者是东晋的王羲之.B.《阿房宫赋》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赋体名篇,其作者是唐代的杜牧.C.《悲惨世界》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其作者是法国的雨果.34/34优选D.《堂吉诃德》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作者是西班牙小说家马尔克斯.二、课内文言文阅读.(4小题,每小题3分)4.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列题目。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6、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X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节自《陈情表》)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擢:提拔。B.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希冀:希望、企图。这里指非分的愿望。C.但以X日薄西山       但:但是。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拳拳。这里

7、用来形容自己的私情。5.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列题目。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节自《兰亭集序》)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及其所之既倦”中“之”34/34优选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咨臣以当世之事B.吾欲之南海,何如C.辍耕之垄上D.又间令吴

8、广之次所旁丛祠中。6.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各题。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节自《阿房宫赋》)(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C.族秦者秦也,非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