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设计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设计

ID:6232587

大小:14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7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设计_第1页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设计_第2页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设计_第3页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俄罗斯民族风情》教案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磐安教育第二十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的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3.初步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知道两部作品的作者。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欣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习俄罗斯乐派的知识,了解格林卡和穆索尔斯基。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风格和演唱作品的主题。三、教学内容安排(一)导入。5ˊ 1.作曲家格林卡为什么说:“创造音乐的是人民,而我们艺术家

2、,不过是将它编成曲子而已。”? 2.请学生唱一唱自己熟知的俄罗斯民歌。(二)新授课《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详讲)1.以故事的形式介绍格林卡及创作背景。3ˊ2.听《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及其第一次变奏。5ˊ3.分段感受、体验、《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个主题的风格特征。5ˊ4.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听唱法)5ˊ5.复听《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全曲。7ˊ(三)新授课《荒山之夜》(略听)1.简介穆索尔斯基及创作背景。2ˊ2.欣赏《荒山之夜》全曲或引子加主题音乐。11ˊ(四)小结2ˊ四、教学资源的建议1.在没有多媒体条件的学校建议使用出版

3、社提供的音频素材转录成磁带播放。另外还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教学资料进行补充。2.充分利用教学课件的音、视频资源,结合自己备课内容合理搭配,另外还可以结合自己具体情况选用好的其他资料补充。3.引导学生自主上网查阅关于“民族乐派”代表人物及相关知识等资料,自制课件在课上交流学习。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1、如用一节课完成此节内容,可选一首为主,另一首略听处理。2、本课选用《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为主。因就格林卡与穆索尔斯基两个人及其作品在俄罗斯民族乐派所占分量而言前者均大于后者。另外关于格林卡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4磐安教育》这个

4、作品,学生比较生疏,而就其在世界音乐史上的作用,特别是在俄罗斯民族音乐发展中的作用而言,又是学生应该了解的。3、导入的问题能让学生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与感受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奠定基础,学生的自由演唱能够调动进一步了解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兴趣。4、要介绍主题一与俄罗斯民歌《从山上,高高的山上》和主题二与舞曲《卡玛林斯卡亚》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是以俄罗斯民歌为素材创作而成。是人民创造了音乐。格林卡终于在这两首民歌中实现了使俄罗斯民歌交响化的夙愿。该曲被视为俄国管弦乐创作的奠基之作。了解“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善于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

5、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5、适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把教学引导方向或者希望学生悟出的内容变成相应的问题提出),引导学生的学习感受步步深入,而不仅仅停留在泛泛的听赏过程中,带着问题聆听作品是高中音乐学习的主要手段,也是真正把初中的音乐欣赏变成高中的音乐鉴赏的有效学习途径。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4磐安教育教学过程一、导入:( 5ˊ)1.作曲家格林卡为什么说:“创造音乐的是人民,而我们艺术家,不过是将它编成曲子而已。”? 2.请学生唱一唱自己熟知的俄罗斯民歌。二、新授:( 38ˊ)(一)鉴赏《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详讲

6、)1.以故事的形式介绍格林卡及其创作背景。3ˊ2.总概:乐曲于1848年间写成。乐曲采用两首俄罗斯民歌――婚礼歌曲《从山后,从高高的山后》和舞蹈歌曲《卡玛林斯卡亚》的主题写成。描绘出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人民无尽丰富的创造性和想像力,体现了他们典型的性格特征。乐曲的历史意义,正如柴科夫斯基所说:“所有的俄罗斯音乐,都是从《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中孕育出来的,这正如橡果孕育出橡树一样”。3.聆听《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及其第一次变奏。5ˊ主题一:主题二:4.分段感受、体验、《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两个主题的风格特征。5ˊ学生根据自

7、己的理解回答问题,演唱歌曲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三套车等。认真聆听,并鼓励学生努力尽量记住这些知识。认真聆听对民族乐派的形成原因、创作题材、音乐风格的巩固,调动学生学习俄罗斯民族风情的兴趣。用故事的形式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容易让学生接受,不会觉得知识枯燥无味,总体概括使学生对乐曲形成初步的了解。(1)第一主题的第一组变奏奏:它包括主题的呈示和它的三个变奏。音乐悠长、抒情、略带哀伤情绪。(2)第二主题的第一组变奏:它包括主题的呈示和它的13个变奏。音乐欢乐、热烈,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乐观的民族性格和欢乐的生活情趣。(3)第一主题的第二组变奏:只有三个变奏。

8、音乐风格同前形成鲜明的对比,旋律活跃,欢快。(4)第二主题的第二组变奏:结尾段的18个变奏。这里形成了全曲的高潮,音乐热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