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趣味探析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趣味探析

ID:6237502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7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趣味探析_第1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趣味探析_第2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趣味探析_第3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趣味探析_第4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趣味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趣味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趣味探析  【摘要】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使其获得美感体验;其次要扩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其音乐视野;最后要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达到培养高尚情操之目的。【关键词】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趣味初探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根据自己多年来的体验,笔者想就此谈几点认

2、识。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促使其获得美感体验美好的音乐作品是能带给人以快感的,其中包含了生理快感的成分。音乐不仅对人类,对动物也是这样(5国外有给奶牛听音乐以提高牛奶产量便是一例)。我们有的教师看到女孩喜欢跳舞,男孩子喜欢打击乐,在还没有听完全曲,学会新歌,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表现的情绪时便让学生盲目地跳起来,敲起来。还有教师对音乐欣赏这一重要的教学内容,采取了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粗粗一听,简单一讲:“这首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是欢快的”,“这首乐曲是优美、抒情的”便草草了之。以为这就是音乐审美教育。其实音乐审美的本质应是美感。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审美趣味时,不能满足于对感官的刺激,生理的快

3、乐。人的音乐美感属于社会意识。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由五官快适进而使精神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的那种愉悦,“是经过感官到达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级心理活动,是在感性直觉中积淀着理性内涵的审美体验”。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熟悉音乐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以教师动情的演唱、演奏,生动有趣的讲解,结合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启发学生细细品味音乐,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二、拓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其音乐视野

4、在美学界流行着一句话:“趣味无争辨。”这是说,一个人喜爱什么音乐,不喜欢什么音乐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们都有相同的爱好。相反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5放弃了引导和教育。因为低年级儿童由于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趣味是狭窄的。教师有责任通过音乐教学活动让他们的审美趣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扩展,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低年级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因而感到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和式样。人们常说:“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正是音乐教学较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从审美

5、规律来看,人们本来就是有寻求新颖、向多元化发展的审美倾向。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向多元化发展。我们不仅要教好本民族、本国的歌曲、乐曲,还要让孩子们欣赏外国歌曲和乐曲,喜爱外国歌曲和乐曲。一位教师在教唱美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时,作了这样的导入尝试:①创设生日情景:在一个生日蛋糕上点燃腊烛,②教师手持贺卡,声情并茂地表演《祝你生日快乐》,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声唤起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情不自禁地拍着手跟着老师唱起来,老师也拍着手鼓励学生用情演唱这首歌。在学生充分体验歌曲欢快的情绪和因为成功演唱而获得创造美的喜悦时,教5师向学生介绍了《祝你生日快乐》是两位美国老师在1893年创作的歌曲,不

6、少学生感到意外,教师抓住时机发问:为什么一首歌曲能长上翅膀超越时空飞过万水千山,飞遍世界?为什么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男女老少在过生日的时候还会常常唱起它?学生回答:“它有意义”,“它有感情”,“它好听”。教师总结:“对,同学们说得好,一首好的歌曲不受时间的限制,它永远不会老;一首好的歌曲不受国界的限止,可以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让大家都喜爱它!”这个导入设计非常浅近,非常生动,非常煽情,视觉、听觉获得的美感,情感想象获得的审美喜悦,最终懂得的音乐无国界的道理深深地留在孩子的心里。三、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其高尚情操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

7、反映人的情感!欣赏者从这门特殊的艺术中感受歌曲(乐曲)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从中获取精神力量,使思想得到升华,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许多哲学家和音乐大师对音乐的这一功能作用都作出了充分的估量,给予高度评价。或曰“浸润心灵”,或曰“净化灵魂”,或曰“改进德行”。但是,是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具有如此巨大的魔力?答案自然是否定的。5当前文化市场发展不平衡,在相当范围内主旋律不响亮,优秀民族文化不占主导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