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落实土壤改良项目 大力推广土壤改良技术

强化落实土壤改良项目 大力推广土壤改良技术

ID:6242350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07

强化落实土壤改良项目  大力推广土壤改良技术_第1页
强化落实土壤改良项目  大力推广土壤改良技术_第2页
强化落实土壤改良项目  大力推广土壤改良技术_第3页
强化落实土壤改良项目  大力推广土壤改良技术_第4页
资源描述:

《强化落实土壤改良项目 大力推广土壤改良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强化落实土壤改良项目大力推广土壤改良技术  [中图分类号]S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1-0197-01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土壤改良工作,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土地整治,搞好规划,统筹安排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集中连片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凤城市位于辽宁东部山区,全市现有耕地93万亩,中低产田72万亩,面积大、产量低。改造中低产田,提高耕地土壤质量,提高全性状市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一、土壤改良技术措施针对土壤的不良和障碍因素,采取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土壤改良工作一般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逐步实施,达到有效地改善土壤生产性状和环境条件的目的。具体采用的技术分类如下:1.耕作土壤改良,改进耕作方法,改良土壤条件,增施有机肥。42.化学土壤改良,施用化肥、农家肥和土壤改良剂,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生物土壤改良,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牧草、秸秆腐熟剂等增加土壤有机质。4.利用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二、深抓落实土壤改良技术1.2

3、013年春季工作增施有机肥改良技术实施,每亩平均施用2500公斤以上。今年4月9、10、15日,分别在大兴、大堡、赛马落实示范田项目,划分实验地块,指导示范户正确施用有机肥,使广大农民充分了解有机肥在实际耕种中的作用,掌握合理用量。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今年4月17、18、19日,在四门子、宝山、大兴落实测土配方施肥科技示范户,将配方肥推广与技术指导员进行对接,指导示范户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达到稳产高产。施用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土壤改良重要技术环节之一。今年4月24、25、26日,在宝山镇岔路村、大堡乡爱路村、大兴镇大

4、兴村、青沟村对示范户撒石灰这一技术环节进行现场指导。2.2013年秋季工作4秋季测产工作是对这一年试验示范的最为科学的总结,9月23、24、25、26日,对所有示范田进行测产工作,采集样本,做好对比数据。秸秆还田工作的开展,对土壤的养分与性状提高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划分对比区域,验证技术的可行性。10月12、14、21日,在白旗民主村、宝山大营子,做秸秆还田和施用秸秆腐熟剂对比试验。3..2013年冬季工作根据农民实际需求和土壤改良技术推广工作的安排,开展技术下乡。技术传播与培训,与农民近距离、心贴心的传授土壤改良技术,详

5、细解答农民在实际耕种中出现的问题。10月31、11月1、4、5、8日,在白旗民主村、大兴政府、通远堡林家台、宝山大营子、草河爱河开展土壤改良技术培训。4.2013年土壤改良工作成效全市施用常规土壤改良技术,在赛马、大兴、大堡、宝山四镇区落实试验示范,推广面积近5000亩,亩平均玉米增产82.5公斤,增产16.6%,亩增收165元。三、土壤改良工作的必要性和长期性改造中低产田需要长期坚持投入,短时期效果不明显,改造程度不完善,因其土层薄,漏水漏肥;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过酸,影响微生物活动,并且磷元素易被土壤固定。4土壤

6、是农业的基础,土壤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作物的生长,还影响作物产量、品质,体现土壤在农业中基础作用。土壤是作物赖以生存条件,土壤质量高能够为作物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条件,作物产量高、效益大、品质好;相反,土壤质量低,不能提高作物需要的养分。所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全市土壤肥力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