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路互通式立交交叉设计实例探析

城市公路互通式立交交叉设计实例探析

ID:6242928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7

城市公路互通式立交交叉设计实例探析_第1页
城市公路互通式立交交叉设计实例探析_第2页
城市公路互通式立交交叉设计实例探析_第3页
城市公路互通式立交交叉设计实例探析_第4页
城市公路互通式立交交叉设计实例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公路互通式立交交叉设计实例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公路互通式立交交叉设计实例探析  摘要:隧道公路交通量的日益增加,公路立交设计显得日益重要。本文通过某城市公路立交设计实例,通过方案比较系统地分析了互通式立交的选取思路,总结了立交设计实施技术以及、匝道设计等,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关键词:道路设计;互通式立交;匝道设计;立交设计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工程概况6本项目结合沿线城镇、厂矿分布、路网规划、交通流向、社会经济发展等情况,本项目合同段共设置互通式立体交叉3处。互通立交布置详见表1所示。其中奶牛场互通式立交在K0+661.947处与老S313线交叉,为十字形交叉。老S313线此段为二级公路,路基宽度12m,路

2、面宽度10.5m,沥青混凝土路面,与主线交叉角度为86°。根据交叉处交通流向的趋势,本立交的主交通流是伊犁河二桥~察布查尔县方向,2033年预测转向交通量(小客车/日)分别为14917辆和3729辆。结合转弯交通量、互通功能及附近建筑物等设施分布情况,本次考虑立交方案如下:由交通量预测和路网规划,该互通为一般互通。该立交位于典型的平原农耕区,地形平坦,自然降坡比较小。该段地基土主要为两层:第一层为粉土,揭示层厚0.4-0.9m,黄灰色,稍密,稍湿-潮湿,含植物根系和腐殖质较多,地基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110kpa,土、石等级为Ⅰ;第二层为圆砾,黄灰色,潮湿-饱和,稍密,未

3、揭穿,地基土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400kpa,土、石等级为Ⅲ。地下水1.50m左右。另外,本项目互通式立交范围内为七度地震设防区。互通立交方案分析比较6针对当前现有S313线与S237线在起点段交汇形成Y形交叉,S313线向东经伊犁河一桥进入伊宁市,S237线向北经伊犁河二桥进入伊宁市。现有S313线作为被交路与S237线相切,此Y形交叉仅为简单的区划平交,交织点多,交叉角度小,交通组织混乱,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故在主线与现有S313线交叉处设置一处半菱形互通立交与现有S313线衔接。由于在起点处的S237线上有1平交口,主线车辆可通过被交线进入奶牛场及进而连接到现有S31

4、3线,可以解决伊犁河一桥方向及奶牛场的交通上下主线,而察县方向的交通从此立交上主线去都拉塔口岸的交通几乎没有。由于察县至伊宁市之间的70%交通将通过察县连接线及察县东互通立交上下主线从伊犁河二桥来往于察县和伊宁市。剩余交通量主要是察县去伊犁河一桥和部分去二桥交通(主要为此立交至察县段现有S313线沿线交通),其交通流方向为此立交主要交通流方向。此立交为察县东互通立交的辅助立交。(1)半菱形立交。该类型的立交设计其优点主要有一下几点:1.建设工程规模小,占用农田少、拆迁量小。2.伊宁市至察县方向匝道为利用现有S237线路基路面,以节约占地和节约投资,只需新建一幅匝道,即可解决伊宁市至

5、察县主交通流车辆出行、充分吸引交通量、发挥立交最佳效益。但其存在的缺点如下:1.被交线车辆需通过平交进入主线。2.将主线K0+300处平交废弃,车辆需通过其他道路绕行。(2)半苜蓿叶立交。该类型的立交其优点在于:1.伊宁市至察县方向的主交通流通行顺畅。2.主线K0+300处平交可保留利用。但其缺点为:1.建设工程规模大,占用大面积农田、拆迁赔偿数量大。2.现有S237线路基路面全部废弃浪费较大。3.被交线车辆需通过平交上下主线。半菱形型互通立交设计由于本立交主交通流为伊宁市与察县之间(详见奶牛场互通立交交通量分布图),故采用主交通流方向车辆出行顺捷、绕行距离短、占地少、规模小的半菱

6、形型互通立交方案。(1)、主线设计情况。奶牛场立交范围内主线圆曲线半径2000m,纵坡为1.655%,主线的平纵指标满足规范对立交主线的要求。(2)、匝道设计。本立交匝道设计速度40km/h,匝道平曲线最小半径200m;匝道最大纵坡2.958%,最小坡长164m;单向单车道宽8.5m;立交采用主线上跨被交线的形式。立交匝道各项技术指标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6D20-2006的要求,车流可以快速地转换,服务水平较高。针对伊宁市至察县方向匝道,此立交匝道路面结构采用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F)上面层+7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下面层+1cm下封层(S12)

7、+21cm4.5%水泥稳定砂砾基层+20cm天然砂砾底基层。互通式立体交叉加、减速车道及渐变段的路面采用与主线相同的结构型式。(3)、变速车道设计。另外,本项目为了能有效地适应车辆变速行驶的需要,分别针对主线分、合流处采取减速车道和加速车道设置。其中对于加速车道采用平行式设计,而对于减速车道则采取直接式设计。在设计加速和减速车道长度时,结合主线纵坡修正了上坡路段的加速车道和下坡路段的减速车道长度。最终计算出减速车道长度分别为110.257m,加速车道长度分别为180m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