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水质管理保障优质供水

如何加强水质管理保障优质供水

ID:6243045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7

如何加强水质管理保障优质供水_第1页
如何加强水质管理保障优质供水_第2页
如何加强水质管理保障优质供水_第3页
如何加强水质管理保障优质供水_第4页
如何加强水质管理保障优质供水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加强水质管理保障优质供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加强水质管理保障优质供水  安全供水是油田生产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据有关水质控制的标准,结合多年来的供水运行经验,对水厂水质控制的主要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加强水质控制的措施。安全供水是生产生活的基本要求,是一个系统工程,合格的水厂出水水质是安全供水的重要保证。自来水处理过程中,只要某一个环节稍有失误就可能影响出厂水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根据有关水质控制的标准,结合供水多年来的运行经验,对水厂水质控制的主要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加强水质控制的措施。1.水源控制水源水质变化一般包括自然因素引起的变化和人为因素影响的变

2、化。供水水源原水分别取自付疃河干支流不同河道,经过多年检测,其水质符合II类或III类标准,水质较好。自然因素。夏天河水流量大,氨氮、有机物等含量少,藻类较多,每当洪水期或者暴雨之后,常常由于雨水将地面上大量的有机物带入河中,原水有机物会突然升高。冬天上游来水小,氨氮、有机物含量多,导致原水氯化物、氨氮、有机物等的含量偏高,影响供水。6人为因素方面。水源上游是否存在废水、废气、漏油等,这些均对水厂的供水安全等造成一定的隐患。密切监视水源的水质变化。水源水质是影响出厂水水质的源头。在水厂生产过程中,需要密切监视水源水质的变化情况,及时、准确掌握

3、水源的水质特征,方便生产及时调整与平稳运行。2.水厂工艺的控制目前水厂采用的基本上是常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或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加强对处理工艺的管理和控制是确保水质的重要保证。混凝、沉淀阶段。混凝、沉淀阶段,水温、PH、浊度、水量及水力条件等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水温。在进行水处理时,如果水温较低,通常絮凝体形成缓慢,颗粒细小、松散,主要是因为混凝剂水解是吸热反应,低温水混凝剂水解困难,低温水粘度大,使颗粒碰撞机会减少,水温低时,胶体颗粒水化作用增强,妨碍胶体凝聚,影响沉淀效果。为提高低温水处理效果,常用方法是增加混凝剂投加量和投加

4、高分子助凝剂。PH值。水的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程度视混凝剂品种而异,而要选择适宜的混凝剂,应结合原水水质和混凝剂特征来定。经过多年的运行经验,现采用液态聚合氯化铝混凝剂,原水PH值在7.0-8.0之间,效果较好。6原水浊度。冬季原水浊度底,夏季洪水期原水浊度高。为提高混凝沉淀效果,在夏季原水浊度高时(200NTU以上),采用高效混凝剂,其它时候采用普通混凝剂,能够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进水量与水力条件。水力条件是影响混凝、沉淀的重要因素。在混合、絮凝阶段,无论是采用水力混合还是机械混合,都要做到快速、均匀。采用水力混合、絮凝时,应控制好进水水

5、量,让其水力条件尽量符合设计要求,提升絮凝效果,确保沉淀阶段的稳定和可靠。加药点位置。加药点位置对混凝效果有直接影响。奎山水厂原来在一级泵房和絮凝池之间的原水管道上投加,通过管道混合器混合,混合效果受原水水量的影响较大。结合设备工艺特点,可设置水井和机械混合,投加点设在配水井机械混合池之前。积泥。絮凝池、沉淀池积泥对其运行有较大的影响,合理排泥和定期清洗是保证处理水质的重要环节。根据不同的原水浊度设置不同的排泥周期,运用自动控制排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沉淀池一般每年清洗一次。过滤阶段。过滤是降低浊度保证水质的关键。滤池的运

6、行受到沉淀水的浊度、滤池冲洗强度和反冲洗方式等因素的影响。6沉淀水浊度。水源基本采用普通块滤池和V型滤池,滤池进水浊度控制标准为:≤3NTU的保证率为95%,滤池出水浊度标准为:≤0.2NTU的保证率为95%。滤池冲洗强度。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滤池冲洗过程中,冲洗强度和滤层膨胀率、水温、滤料粒径及比重等有关。为了保证良好的膨胀率,滤料粒径和比重越大,要求的冲洗强度便越大。当水温低时,水的比重要相应地变大,

7、砂粒的浮力即变大。这时,就应调小冲洗强度,反之,则应增大冲洗强度。滤池反冲洗方式。为避免冲洗强度过大和配水系统的损坏而出现跑漏现象,导致滤层达不到规定要求,从而影响水质,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优化反冲洗过程,反冲洗前关闭进水阀门后,先将滤池池内的水过滤,然后再进行反冲洗,适当延长V型滤池气冲洗时间,减少滤池水冲洗时间。并且每年都要检测滤池滤砂厚度、滤料粒径、含泥量。2.3消毒工艺6合理控制消毒是保证水质安全的关键。水源主要采用液氯消毒,氯气投加量根据原水、沉淀水、滤后水的水质情况而定。当原水氨氮和有机物等污染物较多时,耗氯量会明显增加;夏季水温高,

8、细菌、藻内和微生物繁殖快,冬季氨氮等污染物较高,都会增加氯气消耗;此外,PH、原水氯化物等也会影响耗氯量。目前一般控制出厂水余氯在0.5-1.0ppm之间。3.加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