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doc

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doc

ID:62464798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2-27

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doc_第1页
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doc_第2页
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doc_第3页
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小学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例。除了结合本组重点训练项目或结合习作例文教学学习写作外,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的因素,设计各种形式的片断练习,进行读写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读写结合,进行“言之有序”的训练。三年级是小学作文训练过程中的过渡年段,它以一二年级说话写话为基础,又要为高年级命题作文搭桥铺路。为了搞好这个“过渡”,三年级的片断练习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片断练习中,宜以仿写和训练言之有序为重点。仿写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形式,是引导学生写作上路的阶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读中悟出写的门径后,有规可循,写起来就不难。根

2、据三年级教材中连句成段的一些规律,可采用下列几种训练形式进行仿写。(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讲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所写的一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怎样,还要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描述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的,然后仿照课文练习写一段话。(2)按总起分述顺序写。“总起→举例→小结”或“总起→分述”,是小学课文中常见的段落结构形式。总起分述段写法的规律是总起句位于句首,这是全段的中心句;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教师引导学生从读中悟出了写的门道后,就应要求学生结合写来加深认识。例如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后,可以“小花坛真美”为总述句,用“总起→举例→小结”的形

3、式写一段话。(3)训练描写动植物的顺序。学生写状物的难点在于理不出顺序,教师在讲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出状物的顺序。描写动植物的外形不外抓住特点按顺序写。描写的顺序要么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要么从整体到部分(或部分到整体)。例如:学习了《翠鸟》后,可仿照描写翠鸟外形的那一段写法,规定按耳朵、眼睛、嘴、脚、毛等外形顺序及活动特点写“小兔”。学习《爬山虎的脚》,可规定按花、杆、枝、叶的顺序写“三角梅”等。(4)按写连续动作的先后顺序写。三年级的学生由于观察得不仔细,描写动作往往不具体或顺序颠倒。又由于受方言影响,不能准确运用动词。教师在有关课文的讲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找出描写动作的词

4、,换词比较推敲词语用法,接着进行仿写。此外,还可以进行对话仿写等。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和改写。学生经过一年时间“言之有序”的片断训练后,到了四五年级,除了继续进行片断仿写外,应进一步把培养想象和发展思维、丰富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培养想象能力,又能把想象的结果用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从而丰富了语言。想象要有根据,要合情合理,课文里所写的人物心理活动、对话或故事情节、场面,在讲读教学中都应启发学生想象,进行补充,再进行续写或改写。例如《草地夜行》一课结尾含义深刻,可让学生根据草地夜行的情景,想象老红军牺牲后,小红军怎样走出茫茫草地到达陕北,再以《小红军终于走出了草地

5、》为题进行续写。《一张珍贵的照片》第五节写周总理拉着小桂花照相,“这一下可把小桂花乐坏了”。这里教师可启发学生想象小桂花回家后伙伴们问她的情景,再以“小桂花回家后”为题写一段话。古诗语言精炼,意境优美,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改写。例如,学习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学生懂得了李白对老朋友情深谊厚。教师可启发:李白在什么情况下为老朋友送行?他怎么为老朋友送行?他们在黄鹤楼上怎么想的?会说些什么?看着孤帆远去,李白心情怎样?学生受到启发后驰骋想象,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的情景跃然纸上。读写结合应该结合得确切自然,不能牵强。如果能坚持进行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训练,一定会收到

6、良好的效果。宋代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这种模仿创造,是写作技能形成与提升的根本之路,因此,读写结合,当然应该是写作教学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具体的教学现实中,我们的教师往往对这一理念做形而上的理解,形而下的操作,走进了误区。  误区一:匆忙仿写,“读”的储备不够。朱光潜在谈到自己学国文的体会时说“学古文别无奥诀,只要熟读范作多篇,在头脑里甚至在筋肉里浸润下那一套架子、那一套腔调和那一套用字造句的功夫,到时候下笔一摇,那些所谓‘骨力’、‘神韵’就自然而然地来了”,我们要特别注意这里强调的是“熟读”是“浸润”,但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

7、学生读书往往是匆匆而过草草收场,文本中的“骨力”“神韵”根本还未能浸润到学生的头脑中,就在浮光掠影的阅读基础上开始了模仿写作,结果只在皮毛上求形似,对写作能力的实际提高意义不大,又占用了宝贵的读书时间,阅读与写作不仅未能相互促进反而两败俱伤。  误区二:寻章摘句,整体感知不足。由于教学时间实际的限制,课堂上的读写结合的“写”一般不可能是完整的文章训练,于是文本段落或句子的仿写成了很多课堂的自然选择,应该说,这种“短、平、快”的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形成惯性形成模式,语文课就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