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本草药性汇解---砂仁.docx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砂仁.docx

ID:62485304

大小:12.42 KB

页数:8页

时间:2021-05-09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砂仁.docx_第1页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砂仁.docx_第2页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砂仁.docx_第3页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砂仁.docx_第4页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砂仁.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代本草药性汇解---砂仁.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历代本草药性汇解---砂仁砂仁(《药性论》)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海南砂或缩砂的干燥成熟果实。主产于广东阳春、信宜、高州等县;海南砂主产于海南岛及湛江地区;缩砂主产于越南、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原植物阳春砂仁生于气候温暖、潮湿、富含腐殖质的水沟林下阴湿处;绿壳砂仁生于水沟林下阴湿处或栽培;海南砂仁生于山谷密林中。喜热带南亚热带季雨林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怕旱,忌水涝。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功效化湿、行气、温中、安胎。临床用名砂仁。【本草汇言】《本草拾遗》:味酸。主上气咳嗽,奔豚鬼疰,惊痫邪气。《药性论》:君。出波斯国,味苦

2、,辛。能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治冷滑下痢不禁。虚羸方曰,熬末,以羊子肝薄切,用末逐片糁瓦上焙干为末,入干姜末,饭为丸,日二服五十丸。又方:炮附子,末干姜,厚朴,陈橘皮等分为丸,日二服四十丸。《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霍乱转筋,心腹痛。《药类法象》:气温,味辛。治脾胃气结滞不散。主虚劳冷泻,心腹痛,下气,消食。《汤液本草》:气温,味辛,无毒。入手足太阴经、阳明经、太阳经、足少阴经。《象》云:治脾胃气结滞不散,主劳虚冷泻,心腹痛,下气,消食。《本草》云:治虚劳冷泻,宿食不消,赤白泄利,腹中虚痛,下气。《液》云

3、:与白檀、豆蔻为使,则入肺;与人参、益智为使,则入脾;与黄柏、茯苓为使,则入肾;与赤白石脂为使,贝y入大、小肠。《本草衍义补遗》:安胎、止痛,行气故也。《日华子》云:治一切气,霍乱,心腹痛。又云:止休息痢,其名缩砂蜜也。《本草发挥》:洁古云:治脾胃气结滞不散。主虚劳冷泻,心腹痛,下气消食。《本草纲目》:韩《医通》云:肾恶燥,以辛润之。缩砂仁之辛,以润肾燥。又云:缩砂属土,主醒脾调胃,引诸药归宿丹田。香而能窜,和合五脏冲和之气,如天地以土为冲和之气。故补肾药用同地黄丸蒸,取其达下之者也。又化骨,食草木药及方士炼三黄皆用之,不知其性何

4、以能制此物也?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散寒饮胀痞,噎膈呕吐,止女子崩中,除咽喉口齿浮热,化铜铁骨哽。《本草经疏》:缩砂蜜禀天地阳和之气以生,故其味辛,其气温,其性无毒。入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亦入手太阴、阳明、厥阴。可升可降,降多于升,阳也。辛能散,又能润,温能和畅通达。虚劳冷泻,脾肾不足也。宿食不消,脾胃俱虚也。赤白滞下,胃与大肠因虚而湿热与积滞客之所成也。辛以润肾,故使气下行,兼温则脾肾之气皆和,和则冷泻自止,宿食自消,赤白滞下自愈。气下则气得归元,故腹中虚痛自己也。甄权用以止冷气痛,止休息痢,消化水谷,温暖肝

5、肾。陈藏器用以主上气奔豚,鬼疰邪气。鬼疰必由于脾肾两虚,阴阳乏绝故也。日华子用以主一切气,转筋霍乱。转筋霍乱必由脾胃为邪所干,胃气壅滞闭塞而成。杨氏用以止痛安胎。气结则作痛,气逆则胎不安。洁古用以治脾胃气结滞不散,皆下气散结,温中和胃,入脾、入肾、入肝、入命门、入大肠之故耳。简误:缩砂蜜,气味辛温,阳药也。凡腹痛属火,泄泻得之暑热,胎动由于血热,咽痛由于火炎,小儿脱肛由于气虚,肿满由于湿热,上气咳逆由于火冲迫肺,而不由于寒气所伤,皆须详察简别,难以概用。误则有损无益,勿易视也。本非肺经药,今亦有用之于咳逆者,通指寒邪郁肺,气不得舒

6、,以致咳逆之证,若咳嗽多缘肺热,此药即不应用矣。《本草蒙筌》:味辛、苦,气温。无毒。与益智子、人参为使入脾,与白檀香、豆蔻为使入肺,黄柏茯苓为使入膀胱肾,赤白石脂为使入大小肠,除霍乱,止恶心。却腹痛安胎,温脾胃下气。治虚劳冷泻并宿食不消,止赤白泄痢及休息痢证。总因通行结滞,服之悉应如神。起酒味甚香,调食馔亦妙。《本草乘雅》:升出降入,靡不合宜,宁独对待阴凝,开发上焦,宣五谷味,苏胃醒脾而已。即虚可补,胎可安,崩可填,惊可镇,痫可定,滑可涩,脱可收,渗可弥,奔豚可下;及秋不能人外而内,冬不能自上而下;与命门火衰,不能纳气归元者,亦可

7、使之从降从入矣。并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及春不能自下而上,夏不能从而外者,亦可使之从升从出矣。乃若解毒散滞,伸筋舒郁,化痞却痛,彻饮调中,开噎膈,摄吐逆,此正开发上焦,宜五谷味,苏胃醒脾之功力也。毋仅瞻其升出,失却其降入,顾名思义,俯循垂象,则得之矣。《药性解》:砂仁,味辛,性温,无毒,入脾、胃、肺、大小肠、膀胱、肾七经。主虚寒泻痢、宿食不消、腹痛心疼、咳嗽胀满、奔豚、霍乱转筋,祛冷逐痰,安胎止吐,下气化酒食。按:砂仁为行散之剂,故入脾胃诸经。性温而不伤于热,行气而不伤于克,太阴经要剂也,宜常用之。《药鉴》:气温,味辛,无毒。佐黄苓

8、,为安胎之妙剂也。治一切霍乱吐泻,心腹绞痛,正以温辛能上疼行气故耳。又于止痢药中用之,亦取此意。以益智、人参为使则入脾,以白檀、豆蔻为使则入肺,以黄柏、茯苓为使则入膀胱、肾,以赤白石脂为使则入大小肠。虽然,其性温辛,用之者以热攻热,乃所以为顺治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