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小城镇整体规划探析

西部小城镇整体规划探析

ID:6249391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7

西部小城镇整体规划探析_第1页
西部小城镇整体规划探析_第2页
西部小城镇整体规划探析_第3页
西部小城镇整体规划探析_第4页
西部小城镇整体规划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部小城镇整体规划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部小城镇整体规划探析  【摘要】本文以生态城市的内涵与特征为基础,结合西部山地城镇特有的地形和生态特征,针对生态城市的三个结构构成部分: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城市建设策略,并在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两个阶段提出相应的具体设计,来探讨在城镇规划设计方面进行山地小城镇生态化建设的途径。【关键词】生态小城镇;建设策略;规划设计城镇规划设计作为城镇建设的先导,对城镇发展建设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山地小城镇的生态化建设必须从山地生态城镇规划设计开始。以我县西部乡镇为例来探讨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山地小

2、城镇生态化建设的发展策略和具体设计方法。1.理论背景6生态城市是面向未来生态文明社会的人类住区,其内涵反映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是基于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和自然是平等的这样一个生态哲学基础之上的,具有和谐性、多样性、整体性和高效性等主要特征。其中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它“反映在人-自然统一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如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物种、人与社会、社会各群体、人的精神等方面”。生态城市是一个有机整体,由各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的巨系统。作为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建设发展的以人为核心的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城市不仅包含自然

3、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围绕人类而产生的社会经济系统各要素,因此生态城市可看作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其中自然系统是基础,具有对社会、经济系统的支撑作用,经济是社会与自然之间的中介,社会系统则具有导向作用。三者相互融合,共同组成生态城市的整体。针对生态城市的三个结构构成部分: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提出相应的城市建设策略,并在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两个阶段提出相应的具体设计,来探讨在城镇规划设计方面进行山地小城镇生态化建设的途径。2.现状分析(1)经济生态系统:我县经济的不发达很大程度上是

4、伴随自然环境脆弱性产生的,如对外交通的不便,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易遭破坏,其软环境易受外部影响等。但与此相对应的是城镇潜在生态位多,生态位余位丰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生产生态位方面,山地丰富的自然资源被山地城镇社会经济活动直接利用的种类和数量很少;生活生态位方面,山区多样化的自然景观、洁净的大气环境、品种多样的无污染天然食品等等构成了高质量的丰富生活位,同时更重要的以此为优势,增加了作为生产生态位的旅游业的发展潜力。6(2)社会生态系统:城市规划中关于社会生态系统的分析主要在于城镇人口的发展状况和建筑文化两个方面。城镇人口的发展

5、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镇社会发展状况,也受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大,现状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地方经济相对落后的原因,现状城镇人口发展受到一定的抑制;建筑文化主要体现在城镇空间格局、模式以及建筑形态等方面,是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3)自然生态系统:我县西部地区域往往山大坡陡,地质地貌复杂,地表土层瘠薄,生态环境先天脆弱。对于城镇建设来说,不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地形坡度较大不利于城镇功能的布置,特别是交通系统的布置受很大的制约和影响;地表土层瘠薄主要影响到土层的稳定性不足,无论是自然属性的地质地貌活动、降水和地表径流,还是人类在土地

6、上的经济技术活动,都易诱发地基的动摇和破坏,造成地质灾害的产生,同时还体现在植被立地条件稳定性差,易毁坏而难以恢复更新等方面。与此同时山地小城镇具有特殊的优势:多变的地形条件带来了优美的山地景观条件,为城镇景观创造提供了条件;现状自然生态条件由于人为破坏不多而往往优越。3.城市建设策略6根据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特征,本次规划分别针对经济、社会、自然三大生态系统分别提出相应的建设策略。这些策略的提出虽然是针对不同的生态系统,但实质上是综合运用、相互配合,并具有综合效能的。3.1针对经济生态系统按功能有效组织场镇的商业空间,根据交通条

7、件、景观优势等因素,商业空间分为赶集商业区域和旅游商业区域,考虑到赶集商业同时可以成为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在二者的空间区分上采用既分又合的划分方式。按照乡村旅游的要求来组织场镇的空间形态和建筑形态,并体现山地特征和少数民族特征,将场镇本身建设成为山地景观和旅游资源的一部分。3.2针对社会生态系统(1)继承和发扬地域建筑文化。规划在两个方面来进行:其一是着重在空间格局上创造具有传统特征的城镇空间模式和形态,重点在于具有鲜明山地特征的城镇空间格局和商住结合、前店后宅的建筑格局,及顺应地形、以坡屋顶为主要特征的城镇住宅形

8、态三个方面;其二是利用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在步行系统上保留以街代市的传统商业空间。这样做既顺利地形地势的变化,同时也能减少由于移民带来的居民心理感受上的差异,加强城镇居民的地域认同感,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6(2)建立起完善的城镇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医疗卫生及教育等公共设施,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