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贵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总结.docx

陈宝贵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总结.docx

ID:62525485

大小:31.33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1-05-12

陈宝贵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总结.docx_第1页
陈宝贵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总结.docx_第2页
陈宝贵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总结.docx_第3页
陈宝贵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总结.docx_第4页
陈宝贵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总结.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宝贵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总结.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陈宝贵主任治疗脾胃病临床经验总结天津市武清区中医院张丽胃痛又名胃脘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症。中医学认为胃痛是一个病,西医学认为胃痛是一个症状。很多疾病,如急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汁反流性胃炎、胃下垂、胃粘膜脱垂、胃石症、胃癌、胃术后综合症、残胃炎、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神经官能症、胃幽门不全梗阻、十二脂肠炎等均可引起胃痛。可见胃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的多发的病症,研究本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10多年来,在临床上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西医以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为主,辅以一些粘膜保

2、护剂,这些方法在解除患者痛苦、短期内使溃疡愈合能有较好的疗效,但仍有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如大约有5%——10%的病人多个疗程重复治疗,均不能使溃疡完全愈合,与溃疡并存的胃窦炎症仍持续存在,已愈合的溃疡在数月内极易复发,即使维持半年的治疗,仍有25%——30%的病人在10年内复发。且长期服用上述药物,会出现头痛、口渴、反应迟钝等副作用,因胃酸过度抑制可造成上腹痛、胀气、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慢性胃炎都有高酸分泌,大部分患者胃酸分泌正常,甚至偏低,只是分泌的节律紊乱。对这部分患者也大量使用抑酸药显然是不明智的,带来的直接

3、后果就是消化功能减退(胃蛋白酶必须在一定的酸度下,才能发挥其功能,酸刺激可促进胆汁胰液分泌),肠道菌群失调,胃肠功能紊乱。因此我们建议以循证的方法,在患者有高酸分泌的事实的基础上再使用抑酸药,否则患者的病痛不但得不到缓解,反可因医源性因素而加重。因此,如何利用中医药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重建脾胃生理能,减少副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领域。陈宝贵主任医师结合多年临床实践,重视现代研究,对17脾胃病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重建脾胃生理功能方面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吾有幸拜师侍诊学习,现将其治疗胃脘痛的8种法则及有关胃肠功能性疾病的诊治经验、临床用

4、药思路总结如下:胃痛病名始见于《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有“少阳习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心痛。胃脘痛。”《黄帝内经》第一次?辩提出胃脘痛这个病名。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多次提到“心下”这个部位,大多是指胃脘而言。如《金匮要略宿食病脉证治》:“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35条:“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痞硬,大陷胸汤主之。”这里的“心下痛”、?卷十“心下满痛”皆该指胃脘痛而言。唐?孙思邈《干金要方痛》有九种心痛之说,即虫心痛、注心痛、风心痛、悸心痛、

5、食心痛、饮心痛、冷心痛、热心痛、去来心痛。这里所说的心痛实际上是指胃痛。正如《丹溪心法?卷四》明确指“出心:痛即胃脘痛。其痛以中焦脾胃病变为主。”明?虞抟在《医学正传?胃腹痛》“中古指方出九:种心痛,言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心也。”一、中医对胃的认识胃位于膈下,上接食管,下道小肠,胃的上口为贲门,即上脘,下口为幽门,即下脘,上下脘之间名中脘。三部分合称胃脘。胃与脾相为表里,脾为阴土,其经名足太阴,胃为阳土,其经名足阳明。两经互相络属,胃具有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气血的功能,并有喜燥恶湿的生理特点。1、胃的解剖形态:早在五千年前的《内经》中就有关于胃

6、解剖的记载。《灵枢?平人绝谷》中说:“胃大一尺五寸,径五寸,长二尺六寸,横屈受水谷三斗五升。”《难经。二十四难》中说:“胃重三斤二两,盛谷二斗,水一斗五升。”《难经》《内经》对胃的描述是建立在原始解剖实践的基础上的,中医学更加注重胃的功能,这些认识对中医脾胃学说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2、胃的生理功能(1)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是指饮食入口,经过食管贮存于胃,腐熟磨化食物而言。《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17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描述了胃具有消化食物,吸收食物营养并转化输送

7、的过程。《素问?五藏别论》又说“: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明确指出胃具有容纳食物,消化食物的功能。但必须和脾的运化功能相配合,水谷精微才能供养全身。若胃有病变,则受纳腐熟功能异常,会出现饮食减少、腹胀,水谷不化等症。(2)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医学认为人体气血是由饮食化生而来。《灵枢?五味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灵枢?玉版》谓:“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灵枢?邪客》又说“:五谷入于胃,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

8、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描述了食物经胃消化后形成人体营卫气血津液等的化生复杂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