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尚书.docx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尚书.docx

ID:62532043

大小:68.8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5-12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尚书.docx_第1页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尚书.docx_第2页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尚书.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尚书.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尚书《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由伏生传下来。考证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下面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释义《尚书》的尚常见有三种解释方法:一种说法认为"上"是"上古"的意思,《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另一种说法认为"上"是"尊崇"的意思,《尚书》就是"人们所尊崇的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尚"是代表"君上(即君王)&q

2、uot;的意思,因为这部书的内容大多是臣下对"君上"言论的记载,所以叫做《尚书》。刘起金于的《尚书学史》认为《尚书》作为书名是汉代的事。《尚书正义》说郑玄"依《书》纬,以'尚'字是孔子所加。"马王堆帛书易《要》篇,孔子就是称《书》为《尚书》的。"《要》篇中正是孔子称《尚书》,所以《书》纬和郑玄之说不为无本。这是以前我们不知道的。"《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但这些散文,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

3、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i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李学勤先生3指出:"《尚书》本为古代《历书》,是我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然而,由于真正的《尚书》命运多舛,两千多年来,我国学术界一直对传世的古文《尚书》存在真伪之争。传统观点认为: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一般认为《今文尚书》中《周书》的《牧誓》到《吕刑》十六篇是西周真实史料,《文侯之命》、《费誓》和《秦誓》为《春秋》史料,所述内容较早的《尧典》、《皋陶谟》、《禹贡》反而是战国编写的古史资料。今本《古文尚书》总体

4、认为是晋代梅啧伪造,但也存在争议。要旨《尚书》相传为孔子整理、选编成一百篇,后经秦代焚书,损失很大。该书要旨: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春秋之世,圣王不作,暴君迭起,人民困于虐政,备受痛苦。为救危世,感化当世人君,史官作《书经》一书,希人主得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使天下享尧、舜、禹、汤、文、武之治。因此,阐明仁君治民之道是《尚书》的第一要旨。其二,在明贤臣事君之道。周室东迁之后,人臣之事君,远不如往古,乱臣杀君之事屡见不鲜。史官作《周书》,记古贤臣事君之道,以使后世取法。体裁有三种分类法:四种说:典、训诰、誓、命;这部书的写作和编辑年代、

5、作者已很3难确定,但在汉代以前就已有了定本。六种说:典、谟、训、诰、誓、命;来自"可能是孔安国所撰"的古文尚书序。十种说:典、谟、训、诰、誓、命、征、贡、歌、范;来自孔颖达监修的尚书正义。名句欣赏1、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2、静言庸违,象恭滔天。3、无稽之言勿听……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4、克勤于邦,克俭于家。5、视远惟明,听德惟聪。关于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尚书》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