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介绍.pptx

[精选]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介绍.pptx

ID:62533474

大小:245.24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1-05-12

[精选]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介绍.pptx_第1页
[精选]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介绍.pptx_第2页
[精选]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介绍.pptx_第3页
[精选]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介绍.pptx_第4页
[精选]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介绍.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选]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介绍.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3章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教学内容:本章介绍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代表理论——要素禀赋论的基本思想,并以里昂惕夫之谜为核心,述评经济学家对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最后,简要介绍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思想。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假定和结论,以及要素禀赋理论的验证情况,了解要素禀赋理论的拓展及应用,体会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异同,学会运用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方法分析贸易产生的原因与结果。3.1要素禀赋理论3.1.1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在新古典贸易理论中,最有影响的是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E.F.赫克歇尔提出,经其学生B.俄林发展,

2、因此也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或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即H-O模型)。1.赫克歇尔-俄林模型(1)基本假设①国际贸易中有两个国家(如A和B两国),用两种生产要素(分别是劳动和资本),生产两种产品(X和Y),又称2×2×2模型;②A国是劳动丰裕的国家,B国是资本丰裕的国家,X是劳动密集产品,Y是资本密集产品;③两国使用相同的生产技术,因此,如果要素价格相同,两国在生产同一产品时,将使用相同数量的劳动和资本,不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④在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生产均为规模报酬不变;⑤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就是说,如果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相同,其消费的两种产品比率相同;⑥在两国国内

3、,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就是说,两国的商品生产者、消费者都不能左右商品价格;⑦生产要素在国内是自由流动的,但是,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这意味着生产要素价格在国内是相等的,而在国际间是不相等的;⑧没有运输成本、贸易壁垒等国际贸易障碍;⑨两国的分工是不完全分工。即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两国也要继续生产两种产品;⑩在两国,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且两国贸易平衡。(2)重要概念①要素禀赋(FactorEndowment)要素禀赋是指一个经济体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②要素密集度(FactorIntensity)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比例。一般而言,产品

4、可以分成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③要素丰裕(FactorAbundance)与要素稀缺(FactorScarce)要素丰裕是指一个经济体某种生产要素相对于其他要素而言,供应量较大。而要素稀缺则是相反。要素丰裕和要素稀缺有两种表示方法:第一为实物单位定义法,仅考虑了要素供给情况,没有考虑要素需求情况。第二种方法为相对要素价格表示法,2.赫克歇尔-俄林定理(H-O定理)一国出口的是那些比较密集地使用在本国较为丰裕因而便宜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品,进口的是那些需要在生产上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因而昂贵的要素所生产的产品。简而言之,一个劳动丰裕但资本稀缺的国家

5、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一个资本丰裕而劳动稀缺的国家则相反,应当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图3.2封闭经济下的生产和消费图3.3开放条件下A国贸易的收益3.1.2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验证:里昂惕夫之谜1.里昂惕夫之谜(1)里昂惕夫的实证检验第一个也是最有名的关于H-O模型的经验研究是由瓦西里·里昂惕夫(1973年诺贝尔奖得主)做出的。1951年,里易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200个产业部门的进出口数据,计算了美国当年每100万美元进口替代品和出口产品中劳动和资本的数量,期望能得出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和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这一验证H—O理论

6、的结论。美国进口竞争产业的资本/劳动比例高于出口部门的这一比例,前者为1.30,后者为1.06。这意味着,H-O理论在这里无法成立。(2)里昂惕夫之谜的进一步验证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1)生产要素密集性度逆转(2)关税结构说(3)劳动者技能水平的差异(4)自然资源3.里昂惕夫之谜引发的启示里昂惕夫之谜是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引发了人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贸易新现象、新问题的探索,使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更接近现实。上述有关里昂惕夫之谜的种种解释弥补了要素禀赋理论的不足,增强了要素禀赋理论的现实性和对战后国际贸易实践的解释能力。要素禀赋理论已不能对

7、战后国际贸易的实际作出有力的解释,因为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对国际贸易模式的解释仅仅依靠各国的要素禀赋或只有两种生产要素的观点是不够的,战后的科学技术、熟练劳动力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已经构成国际贸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在这种条件下,如果把生产要素仅仅归结为资本、土地、劳动,则很有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3.2特定要素贸易模型3.2.1基本框架1.基本假设假设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即服装和食品。在生产这两种产品时需用三种生产要素:劳动(L)、土地(T)和资本(K)。在服装的生产中需要投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而不需要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