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洞身w钢带加固施工工艺探究

隧道洞身w钢带加固施工工艺探究

ID:6254801

大小:26.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08

隧道洞身w钢带加固施工工艺探究_第1页
隧道洞身w钢带加固施工工艺探究_第2页
隧道洞身w钢带加固施工工艺探究_第3页
隧道洞身w钢带加固施工工艺探究_第4页
隧道洞身w钢带加固施工工艺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隧道洞身w钢带加固施工工艺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隧道洞身W钢带加固施工工艺探究  摘要:隧道经过长期使用,洞身主体结构强度会发生变化,出现强度减弱等病害,为保证使用安全,应及时对洞身进行加固,通过实际应用,W形钢带加固是一种非常好的处理工艺。关键词:隧道加固工艺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A隧道经过长期使用,洞身主体结构强度会发生变化,出现强度减弱等病害,为保证使用安全,应及时对洞身进行加固,通过实际应用,W形钢带加固是一种非常好的处理工艺。W形钢带。一种新型支护材料,同平钢带相比W型钢带抗弯截面模量提高37倍,刚度提高70倍左右,抗拉强度提高12%~15%。通过W型钢带把环向分散的多根锚钉连接

2、起来,并挂网喷射纤维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承载结构,相当于在衬砌外缘形成护拱。使用该方法时应确定使用后该部位不会侵限。(W钢带示意图见图1)加固处理措施划分:根据检测及验算结果,结合围岩类别、混凝土强度、初支类型及病害长度综合考虑,对措施的采用原则进行了划分。由于隧道为复合、连续受力结构,因此在措施的采用上不宜单单考虑某点的病害,应按整体受力结构进行考虑,通过加固措施提高结构安全系数。51.1W型钢带加固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所示)1.2施工方法⑴施工准备本工程加固处理采用山东嘉仕达BHW270-2.75型钢带,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所示。表1BHW270-

3、2.75技术参数其它材料:PO42.5R水泥,河沙,20MnSid20mm钢筋,80mm×80mm×8mm垫垫,聚丙烯微纤维,外加剂等。主要施工设备:空压机、YT28风钻4台、湿喷机1台、角磨机、电镐、施工平台等。相关技术要求:①聚丙烯微纤维长度为19mm,外表为白色毛发状,手感柔软;②采用P0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③中粗砂,细度模数大于2.5,砂子颗粒级配应满足要求,砂子过细会使干缩增大,砂子过粗则会增加回弹。(细骨料级配限度如表2所示)表2细骨料级配限度5注:可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作调整。④粗骨料最大粒径不超过4.75mm为佳;⑤配合比根据喷

4、射混凝土强度及喷射工艺要求,通过试验确定。⑵拉槽采用角磨机或木工手提电锯在W钢带安装位置两侧切缝,角磨机或木工手提电锯与混凝土切割锯片配套使用,切割后采用电镐沿隧道环向在两道切缝间拉槽,深度5cm,宽度40cm。⑶定位钻孔及安设锚钉搭设平台进行作业。根据W钢带孔间距在槽内标定钻孔位置,YT28风钻钻孔,孔径为40mm,深度不超过25cm,不得钻破防水板,锚钉环向间距约为1m,钻孔后进行检查。锚钉采用Φ20钢筋制成,长度根据钻孔长度确定,外露长度约为5cm。用药卷锚固锚钉,锚钉与隧道内壁切线方向垂直。⑷安装W钢带将W型钢带按照隧道断面弯曲备用,每根钢带

5、长约16.3m。锚钉检查合格后,安装钢带,钢带之间搭接10cm,采用焊接连接并用短锚钉及螺栓固定。锚钉外端与钢板(80mm×80mm×80mm)焊接,确保钢带锚固效果;(W钢带施工示意图见图3所示)。5图3W钢带施工示意图⑸挂网及喷射微纤维混凝土W钢带安装好后,用高压风吹除槽内灰尘及杂物,槽内用水湿润,先喷一层微纤维混凝土约5cm,后挂钢筋网,钢筋网采用¢4mm钢筋制成,网孔6cm×6cm,固定好后复喷微纤维混凝土5cm。微纤维混凝土喷射施工工艺:①施工机具。由于微纤维对混凝土性能的改善是通过机械作用,而不是化学作用,所以微纤维喷射混凝土对

6、施工机具无特殊要求,可直接使用现有的喷射混凝土机械;②为了保证锚喷混凝土施工质量,改善作业环境,采用湿喷技术。(流程图如图4所示)图4喷射混凝土施工流程图普通喷射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一般为2~3min,微纤维喷射混凝土的搅拌强度要比普通喷射混凝土略大,故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为4~5min。适当延长搅拌时间不会影响微纤维的分布和强度,先干搅1min左右,再加水搅拌。喷射时,应垂直于衬砌面,在喷边墙时,宜将喷嘴略向下俯,使混凝土束喷射在较厚的混凝土顶端。这样混凝土束喷射在呈粘塑性状态的混凝土上,减少回弹量,喷射距离结合现场喷射试验确定。(5)施工安全

7、及质量保证措施5①锚杆钻孔时应保持直线,与原结构面垂直,钻杆长度及直径要与锚杆相匹配;②要确保锚杆长度,不得刺破防水板;③喷射混凝土过程中一定要自下而上依次喷射,保证喷射混凝土表面平顺无裂纹,减小回弹;④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以上是笔者在工作中的一点经验体会,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行批评指正。作者简介:孙维国,男,工程师。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