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热点微专题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ppt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热点微专题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ppt

ID:62564121

大小:2.60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1-05-12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热点微专题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ppt_第1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热点微专题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ppt_第2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热点微专题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ppt_第3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热点微专题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ppt_第4页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热点微专题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热点微专题课件湘教版必修第二册.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 城镇和乡村热点•微专题微专题 常见地租曲线图的判读[知识链接]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常见的地租曲线图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判读技巧]1.立体图的判读2.坐标图的判读3.等值线图的判读[试题演练]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2题。1.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A.①B.②C.③D.④2.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是()【答案】1.A2.C【解析】第1题,各种功能区中住宅区是最

2、基本的功能区,也是面积最大的功能区,图中四个功能区中①占地面积最大,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第2题,甲—乙沿线有两片城市功能区布局,故地租有两个高峰值,其中右侧功能区面积大,峰值区大;甲、乙两端附近有山脉分布,海拔高,气温低,远离城市,地价较低。下图示意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地租值a>b>c)。读图,完成第3~4题。3.关于a等值线以内的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交通通达度较高B.房租相对便宜C.人流量昼夜变化小D.以低层建筑为主4.关于P、Q两地地租的描述,正确的是()A.Q点地租高于P点,人口分

3、布集中B.Q点地租高于P点,附近有旅游胜地C.P点地租高于Q点,可能有交通干线交会D.P点地租高于Q点,可能有重化工业分布【答案】3.A4.C【解析】第3题,影响地租水平高低的因素有距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据题干知,地租值a>b>c,a内部地租最高,说明交通通达度较高。第4题,据图可知,P地外围等值线为b,b>c,则P地地租大于b;而Q地地租位于b、c之间,小于b,因此P地地租高于Q地;P地可能位于交通干线交会处。热点 海绵城市——城市发展新风向[背景材料]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

4、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同时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海绵城市的四大功能如下:[试题演练]“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近年来,我国上海市、沈阳

5、市等多个城市实施开展了海绵城市建设。据此,回答第1~3题。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还有()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B.防止海水倒灌C.减缓地面沉降D.减弱酸雨污染2.下列与沈阳建设海绵城市的原因无关的是()A.自然生态渗水能力正逐步减弱B.硬质地面雨水渗透能力差,易形成城市内涝C.加大基础建设投资的需要D.建立蓄排结合治理体系,污水、雨水资源再利用3.下列措施符合海绵城市改造需要的是()①改建条件允许的公园为“海绵公园”②增强道路绿化带的雨水消纳功能③关闭浑河上游地

6、区的水污染企业④建设新建住宅雨水收集利用系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1.C2.C3.D【解析】第1题,海绵城市在下雨时蓄水,增加了雨水的下渗,补充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升高,可以减轻因地下水过度使用而出现的地下漏斗区,利于减缓地面沉降;城郊间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与水运动无关;海水倒灌是因过度抽取地下水或河水水位下降所致,海绵城市是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不能减缓因河水水位下降导致的海水倒灌;酸雨是大气污染现象,与海绵城市无关。您好,谢谢观看!第2题,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硬化路面等透

7、水性能差,自然生态渗水能力减弱,排水能力差,导致城市内涝的发生,建设海绵城市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无关。第3题,改建条件允许的公园为“海绵公园”,增强道路绿化带的雨水消纳功能,建设新建住宅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有利于海绵城市建设,而关闭浑河上游的水体污染企业是为了缓解水体污染,与建设海绵城市、缓解城市内涝无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