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检验科业务培训资料.pptx

[精选]检验科业务培训资料.pptx

ID:62565295

大小:841.66 KB

页数:81页

时间:2021-05-12

[精选]检验科业务培训资料.pptx_第1页
[精选]检验科业务培训资料.pptx_第2页
[精选]检验科业务培训资料.pptx_第3页
[精选]检验科业务培训资料.pptx_第4页
[精选]检验科业务培训资料.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选]检验科业务培训资料.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XXX人民医院检验科2015年度培训培训人:XXX2015年1月3日第一节血液检查第二节尿液检查第三节粪便检查第四节脑脊液检查第五节肾功能检查第六节肝功能检查第七节生化检查第八节血脂检查第九节免疫检查第十节其它检查一、红细胞计数(RBC)及血红蛋白测定(Hb)红细胞是血液中最多的一种血细胞。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血液呈红色。血红蛋白——氧血红蛋白——一氧化碳血红蛋白还具有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的作用。红细胞——可变——红细胞膜红细胞的平均寿命120天参考值红细胞计数(RBC)成人男性:(4.0-5.5)×1012/L成人女性:(3

2、.5-5.0)×1012/L初生儿:(6.0-7.0)×1012/L血红蛋白(Hb)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初生儿:170-200g/L临床意义(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减少:贫血和失血。贫血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原因:1、生理性贫血(1)婴儿期(2)妊娠中、后期2、病理性贫血(1)急性、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如消化性溃疡、痔疮及开放损伤大出血、产后和手术后(2)红细胞寿命缩短:如各种原因的溶血(输血的溶血反应、蚕豆病、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3)造血功能减退:药物对骨髓的抑制、辐射、放射线(

3、如X线、钴)照射、再障等。(4)造血原料不足:铁、维生素B12或叶酸(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增多1、生理性红细胞增多(代偿性增多):如高原氧气稀薄地区2、病理性红细胞增多,大致有3种情况:(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常见于40岁~70岁之间的人群。(2)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于某种原发病,常见于可以引起低氧血症的疾病(3)相对性红细胞增多:见于烧伤、肠梗阻、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引起脱水时二、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周围血液——中性粒细胞(N)、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L)和单核细胞(M)

4、。嗜中性白细胞数量最多,常穿出血管,聚集于炎症组织的周围,作变形运动,吞噬细菌,死亡后形成脓细胞。嗜酸性白细胞数量最少。淋巴细胞与免疫有密切关系,患结核病时,淋巴细胞明显增加。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细胞,变形活动非常活跃,有吞噬功能,能吞噬细菌和异物。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到结缔组织中可变为巨噬细胞。参考值成人:(4.0-10.0)×109/L儿童:(5.0-11.0)×109/L新生儿:(10.0-20.0)×109/L临床意义(一)白细胞增多1、初生儿、饭后、产后、剧烈运动后、极度恐惧与疼痛、妊娠末期与分娩期等,白细胞可生理性增

5、多,无临床意义。2、各种急性感染,如肺炎、脑膜炎、脓胸、扁桃腺炎、败血症、丹毒、猩红热等,由于机体免疫反应,骨髓生成白细胞能力增强,白细胞增多,可达15-30×109/L。某些非感染性疾病,如血液疾病、白血病、溶血性贫血、中毒、恶性肿瘤、严重组织损伤及大出血等,白细胞也可增多。(二)白细胞减少1、病毒和某些特异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伤寒、副伤寒、疟疾、粟粒型肺结核。2、某些化学药物,如磺胺、匹拉米洞、锑剂、砷剂、苯以及氮芥、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抗癌药物;放射线照射,如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或放射线工作人员长期接受射线;重金

6、属中毒;造血系统疾病,如粒性白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骨髓造血脾功能亢进因白细胞破坏过多,故总数减少。3、营养不良、严重败血症或休克时,机体反应低下,白细胞计数值也常减少。三、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st)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sg):50%-70%嗜酸性粒细胞(E):0.5%-5%嗜碱性粒细胞(B):0-1%淋巴细胞(L):20%-40%单核细胞(M):3%-8%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变化(1)中性粒细胞增加常见于大多数传染病、感染和中毒。如急性细菌感染,例如肺炎、化脓性脑膜炎、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

7、的疾病等;大量细胞破坏,例如急性血管内溶血,可能由于缺氧而致骨髓释放细胞增加;严重组织损坏,如挤压伤、大手术、急性心梗代谢性中毒状态。如糖尿病性酸中毒、尿毒症有些恶性肿瘤病人粒细胞性白血病。(2)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病毒感染。●物理损伤,如X线辐射、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化学药品的影响:如氯霉素、抗肿瘤药物、抗甲状腺药物等对骨髓有一定抑制作用;●白细胞破坏增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极严重的感染、败血症、高度恶病质、机体反应低下时中性粒细胞也减少。(3)中性粒细胞核象变

8、化●核左移现象:即杆状核增加,幼稚中性粒细胞超过正常中性粒细胞的5%。表明粒细胞生长旺盛,见于急性传染病,体内有炎症病灶。●核右移:即中性粒细胞分叶超过5叶,甚至多达15叶,表明衰老白细胞增多,骨髓造血功能减退。如严重感染的老年病人或长期卧床体质虚弱患者出现核右移(5叶以上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