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广西高考压轴卷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2017届广西高考压轴卷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

ID:6264777

大小:560.50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8-01-08

2017届广西高考压轴卷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17届广西高考压轴卷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17届广西高考压轴卷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17届广西高考压轴卷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17届广西高考压轴卷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届广西高考压轴卷文科综合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4年广西高考压轴卷文综水位是指河流某处水面的海拔,一年中等于和大于某一水位出现的天数之和称为历时。读“某河流某观测站测得的水位过程线与水位历时曲线图”,回答5~7题。1.该观测站最可能位于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2.若在该观测站上游修建一水库,则历时曲线上A.M、N同时右移B.M左移、N右移C.M、N同时左移D.M右移、N左移图1和图2分别是2012年4月12日8时和4月13日8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完成9~11题。413.图示区域,4月12日到13日风向

2、和风速变化均较大的地点是A.aB.bC.cD.d4.图中甲地区在该时间段内A.受暖锋影响,气温升高,由阴转晴B.受暖锋影响,气温升高,由晴转阴C.受冷锋影响,气温降低,由阴转晴D.受冷锋影响,气温降低,由晴转阴第5、6题图40°108°110°河黄断层河流图例沙漠阴河鄂尔多斯高原套平原山山脉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完成5、6题。415.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断裂下陷、流水堆积             B.断裂抬升、流水侵蚀         C.断裂下陷、风力堆积              D.断裂抬升、风力侵蚀6.

3、造成河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有①地下水位高    ②蒸发大  ③降水少    ④地势平坦   ⑤降水强度大   ⑥植被丰富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⑥      D.①③⑤⑥下图是我国汉江与淮河流域界线附近部分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完成第9-10题。第9、11题图灌溉区(上游)(下游)水库流域界线城市①②③④417.流经灌溉区的河流总体是A.流向东南B.流向西南C.流向东北D.流向西北8.①②③④四地最可能有城市分布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劳动参与率=(工作人

4、数+正在找工作人数)/16岁以上人口数,它可反映潜在劳动者参与工作的意愿。下袁为2010年亚洲四国劳动参与率数据,完成9—10题。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印度劳动人口少于越南B.女性劳动参与率一般低于男性C.劳动参与率与经济水平呈正相关D.劳动参与率与经济水平呈负相关10.对我国劳动参与率偏高的原因,推断合理的是A.劳动力充足B.人口老龄化严重41C.社会保障不够完善D.劳动力素质较高11.我国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务工却不能享受城市市民权益,有人称此为“半城市化”。该现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可能有A.降低城市服务成本,利

5、于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快速提高B.缓解城市教育压力,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C.阻碍城乡人口流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D.制约城市户籍人口增长,抑制城市消费需求12.据晋代《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而在宋元时期文人的笔下,诸葛亮的形象被大加美化或神化,志在北伐一统、兴复汉室的诸葛亮成为民族英雄、爱国志士,更成为呼风唤雨、用兵如神的神奇军师。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文学风格的发展B.主流思想的演变C.统治政策的需要D.民族矛盾的尖锐13.《元史·桑哥传》载:“桑哥又以总制院所统西番(即吐蕃)

6、诸宣慰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元史·百官志》载:“因唐制吐番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下列对上述两则史料解渎正确的是A.两则有关宣政院的史料相互矛盾41B.唐代由宣政院负责接待吐番使者C.元代宣政院管理西藏的军务民政D.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始于唐代14.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

7、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15.《文献通考》记载:开宝(宋太祖年号)三年,置便钱务,令商人入钱者诣务陈牒,即日辇至左藏库,给以券,仍敕诸州:凡商人赍(携带)券至,当日给付,不得住滞,违者科罚。下列有关材料中的“券”,表述正确的是A.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B.标志着飞钱的诞生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D.表明抑商政策的转变16.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写道:“41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里满衙门,公议乃行……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咸允,亦须十有六人合意,然后

8、可行。”这一介绍反映了魏源A.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愿望B.对西方民主的朦胧认识C.反对当时清朝的专制制度D.向往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17.1907年《东方杂志》发表署名勇立的《兴女学议》一文,指出“使女子有国家思想、公共观念,以为异日陶铸幼童之地者,固当今第一要务也。”这表明当时A.女子兴学成为教育主流B.国家意识和公共观念深入人心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