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竹至岑溪高速公路某隧道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

筋竹至岑溪高速公路某隧道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

ID:6267554

大小:662.50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8-01-08

筋竹至岑溪高速公路某隧道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_第1页
筋竹至岑溪高速公路某隧道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_第2页
筋竹至岑溪高速公路某隧道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_第3页
筋竹至岑溪高速公路某隧道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_第4页
筋竹至岑溪高速公路某隧道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_第5页
资源描述:

《筋竹至岑溪高速公路某隧道施工组织设计_secre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筋竹至岑溪高速公路某合同段某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说明及工程概况第一节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筋竹至岑溪高速公路某隧道工程招标文件、设计图纸、设计文件及相关资料。  2、交通部颁发的现行规范、规程、规则和验收标准。  3、现场勘测、调查分析所获得的相关资料。  4、我经理部现有的管理水平、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目前施工经验。  二、编制范围  某隧道里程为KXXX~KXXX,全长232m。工程内容包括:洞口土石方及洞门主体工程,洞身的开挖、出碴、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及排水、路面及附属工程。  三、编制原则  总的原则是施工组织的一切措施与施工

2、方案,都必须符合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按计划完成施工任务。  1、服从业主、监理指挥、遵守设计,严格按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的各项要求进行组织施工。  2、确保工期的原则。根据工程的特点组织施工,按照招标文件给定的工期,合理安排各项施工程序;合理安排劳力、材料、机械设备;优化资源配置,并充分考虑季节气候及周围施工环境对工期的影响,采用相应措施,运用网络技术,科学组织,突出重点,全面展开,确保工期,力争提前。  3、争创行业一流,建造优质工程的原则。确立质量目标,制定全优规划,严格按照经理部即定质量体系运行。  4、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确立安全工作目

3、标,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职工安全意识,狠抓现场安全生产,确保安全生产目标的顺利实现。  5、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的原则。坚持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的全过程进行严密监控,以科学的方法实行动态管理,并按动、静结合的方法精心布置和规划施工现场,合理安排施工便道,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节约施工临时用地,少占农田及耕地,保护河道及周围环境,不破坏植被,严格施工管理,开展文明施工活动,做到文明施工,争创标准化文明施工现场。  6、降低工程成本的原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尽量利用原有或就近已有的设施,减少各种临时工程;尽量利用当地合格资源,合理安排运输装卸与储存作业,减少

4、物资运输周转工作量。合理配置劳力、物力、财力,组织均衡生产,降低工程成本。  7、遵照执行标准,规范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交通部颁发的现行的有关工程施工的技术规范、质量验收标准、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以及招标文件规定的技术规范。  第二节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述  1、本工程为筋竹至岑溪高速公路某合同段某隧道,计算行车速度为100km/h,该隧道为双联拱隧道,隧道内轮廓为单心圆拱曲墙断面,拱顶半径为5.70米。  2、隧道长度  某隧道为连拱隧道,隧道长232米,起终点桩号为KXXX~KXXX,纵坡为0.3%。  3、工程位于岑溪市筋竹镇横垌村某附近,位于

5、构造剥蚀类型的丘陵地貌中,隧道周围群山蜿蜒起伏,植被茂密,交通不便,中线处隧道开挖最大埋深为47米。由于出口处急需拆迁的房屋1座,拆迁难度较大,进展较慢。  二、工程地质条件  隧道所处位置属于丘陵地貌,由于长期风化、剥蚀切割作用,山体较陡、沟谷深切。隧道周围群山蜿蜒起伏,植被茂盛,交通不便。隧道从两山之间的鞍部穿越,山垭与谷底高差约30m,山体为花岗岩,风化强烈,除谷底局部人工边坡有强风化岩体出露外,大部分地表被花岗岩残积土覆盖。洞口附近自然斜坡坡度25-40°,山体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自然斜坡稳定。  三、工程设计 (一)洞口设计  本隧道

6、结合洞口地形及洞口处路基设计,进口采用削竹式洞门、出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  (二)洞身结构设计  隧道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洞口衬砌分为明洞衬砌,洞口加强段衬砌,Ⅴ、Ⅳ、Ⅲ级围岩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以喷钢砼,径向锚杆,钢架支护为主,并根据地质条件辅以超前小导管、大管棚和超前注浆锚杆等超前支护;二次衬砌设计考虑隧道最高围岩类别Ⅴ类,故衬砌均采用钢筋砼仰拱,模注砼抗渗等级不低于S8,7天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并应保证RD25N中空注浆锚杆的质量。  (三)隧道电缆槽与防排水设计  1、外侧设电缆槽及水沟;内侧根据路面排水及排水围岩需要,在中墙侧设管

7、线沟。在内侧路缘设路侧明沟。  2、防排水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的原则,具体措施如下:  (1)隧道所处围岩破碎,裂隙发育,易渗透水,故采用分区防水。  (2)在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ECB/EVA共挤防窜防水板,及400g/m2无纺布,铺设范围在拱顶至中边墙脚泄水孔位置。  (3)在衬砌背面环向、隧道拱脚分别设置MF7的塑料盲沟和φ100、φ50的纵、横向透水盲沟,在边墙处设排水孔,引入水沟内,最后排出洞外。  (4)路面水由横坡和纵坡沿路面通过泄水孔排入水沟,最后排向洞外。  四、路面工程  隧道洞内路面由15cmC20无砂大孔混凝土整

8、平层、20cmC20素混凝土基础、6mm改性沥青稀浆封层和26cm钢纤维水泥魂凝土面层组成。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