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2015征求意见稿条文说明)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2015征求意见稿条文说明)

ID:6276742

大小:179.84 KB

页数:46页

时间:2018-01-08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2015征求意见稿条文说明)_第1页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2015征求意见稿条文说明)_第2页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2015征求意见稿条文说明)_第3页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2015征求意见稿条文说明)_第4页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2015征求意见稿条文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2015征求意见稿条文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201×条文说明制定说明《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GB50×××—××××,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年××月××日以第××号公告批准发布。在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调研,认真研究分析了我国生态城区的现状和发展,总结了我国不同地区绿色生态城区的实践经验,采用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的评价方法,借鉴了有关国外先进标准,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具体内容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为便于广大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

2、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目 次条文说明11 总则13 基本规定2  3.1 基本要求2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34 土地利用5  4.1 控制项5  4.2 评分项55 生态环境9  5.1 控制项9  5.2 评分项96 绿色建筑15  6.1 控制项15  6.2 评分项157 资源与碳排放18  7.1 控制项18  7.2 评分项1

3、98 绿色交通24  8.1 控制项24  8.2 评分项249 信息化管理28  9.1 控制项28  9.2 评分项2910 产业与经济32  10.1 控制项32  10.2 评分项3311 人文36  11.1 控制项36  11.2 评分项3612 技术创新41  12.2 创新项411 总则1.0.1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称为中国转型发展的方向。在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将需要建设几百个新城区。从低城镇化率到高城镇化率,从传统城镇化到新型城镇化,中国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中国社会也面临前

4、所未有的挑战。新城区建设如果沿用老的发展模式,必然面临资源透支、生态退化、环境恶化的不可持续态势。探索走新的发展模式,摆脱传统做法中落后的束缚,建立起国内外创新的又符合我国四化方向的中国模式,提出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理念就是一种新的探索形式。。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13〕1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中提出“积极引导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要求。2013年3月,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发布《“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提出在“十二五”末期,要求实施100个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建设。本

5、标准的编制与以往技术规范编制的不同点在于除了考虑硬性技术的关键指标外,丰富了绿色人文等软性要素的内涵。从行为节能到绿色交通、废弃物资源化、非传统水源利用、绿色施工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本标准软硬并进的特点。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预言:以中国为代表的城镇化与以美国为代表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课题。本标准的出台,希望能对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1.0.2 本标准适用范围考虑以城区为主,起准点定在3平方公里以上,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大概在10—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这些新城区紧紧依附在原有的城市旁,故本标准特别强调新建城区需在原有城市的

6、规划范围内,即原有的城市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必须包含有新城区的内容。考虑到国内有些城市已开始实施区域化的城市改造,既有城区的改造也可参照执行。1.0.3 我国各地区在气候、环境、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因地制宜始终是开展绿色工作的灵魂。绿色生态城区较绿色建筑范围更大,内容更多,情况更复杂,必须因地制宜下功夫,制定科学合理、技术适用、人文清晰、经济实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案。本标准的指导思想是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的上限,环境质量的底线,生态保护的红线。本标准定名为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绿色的核心内容概括为“四节一环保”(即节能、节地

7、、节水、节材和健康环保)。本标准除规定自然生态(生物多样性、绿化、湿地、基地保水)外,还纳入了社会日益重视的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质量、区域环境噪声、垃圾处理、热岛效应、二氧化碳这些环保因素,拓宽了原绿色建筑中室内外环境质量,并上升到区域的环境质量。建筑要素也超越了原单体建筑的绿色内涵,用城市设计的新理念明确了建筑体量、尺度、色彩、形状、整体风貌等要求。本标准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的基本理念制定措施。信息化、碳排放、人文教育、产业经济等条文内容密切与绿色、生态发展相关。本标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可供世界各国城市建设发展中借鉴。1.0.4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

8、标准时参与绿色生态城区评价的前提条件。本标准重点在于城区的绿色、生态、低碳特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