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直面人生单元测评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直面人生单元测评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

ID:62776289

大小:45.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21-05-26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直面人生单元测评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直面人生单元测评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直面人生单元测评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直面人生单元测评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_第4页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直面人生单元测评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21_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3单元直面人生单元测评含解析苏教版必修5.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优选单元综合测评(三)(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阅读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总书记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人不仅凭借劳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实现社会财富的创造和积累,而且,在根本上,人最终也要通过劳动来实现人之为人的自由本质。因此,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不仅意味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2、而且,真正自由的劳动将构成人的第一需要。日常生活的延续离不开劳动,美好生活的实现更有赖于勤勉而高效的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精湛的技艺、积极的合作都特别重要。在这个意义上,劳动不仅创造财富,而且造就美德。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人之所以需要引起、调整和控制这种过程,在根本上,是因为人需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的生活资料,满足自身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要求。然而,如果劳动者缺少基本的技艺,那么他们的劳动就无法实现“物质变换”这个

3、目标。如果劳动者的技艺不够精湛或有效,那么,随着人们所需生活资料越来越多,社会将越来越可能出现普通的困乏。如果劳动者的技艺不够丰富或广泛,那么,社会成员所期待的美好生活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劳动需要技艺。亚里士多德说,“技艺”就是劳动或制作这类活动的美德。一旦某人作为劳动者而开始行动,他就必须努力让自己的劳动成为“好的劳动”,即技艺精湛的劳动。而且,也只有当他真正展示出高超、精湛的技艺,使得劳动富有成效,他才能配称为卓越或优秀的劳动者。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当然需要认真地钻研、反复地练习,探索有效的途径,培

4、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18-/18优选人类的劳动具有社会性,它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劳动。随着劳动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越来越精细的社会分工开始发生,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协作开始运行,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工程开始出现。对于任何单个的劳动者而言,要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完成某项任务,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面对这样的客观状况,正如法国学者涂尔干指出的那样,劳动者个体将会越来越直接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相对于社会和他人的依赖性,越来越感受到自己作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意义。此时,如果他不选择积极的合

5、作,不与他人保持团结,不积极参与既有的分工与协作,不愿作出相应的奉献和适当的牺牲,那么,他就既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能力,实现自己的劳动目标,也不能充分获得他人的社会承认,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所以,从根本上讲,现实的劳动要求使得劳动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社会团结和社会凝聚的必要性,使得他们更加自觉地参与到社会协商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在广泛而深度的社会联系下,不仅劳动者个体之间,而且劳动者个体与群体之间,都将在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上更加一致。相应的,他们也就更可能形成宽容、友善、互助、为他人奉献甚至牺牲的美

6、德品质。(摘编自李义天《劳动造就美德》)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劳动不仅是人满足最基本生存需要的手段,也是实现人之为人自由本质的途径。B.高超、精湛的技艺不仅是实现“物质变换”的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一种美德。C.随着现代社会的劳动发展,单个的劳动者已经没有可能依靠自己完成某项任务。D.涂尔干指出,劳动者将会越来越依赖社会和他人,成为某个集体或整体的环节。A [B项,“高超、精湛的技艺”“是实现‘物质变换’的目标的必要条件”不正确。原文为“基本的技艺”。C项,“没

7、有可能依靠自己完成某项任务”不正确。原文为“要想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完成某项任务,已经变得越来越不可能”。D项,理解不正确,原文为“劳动者个体将会越来越直接而深刻地意识到……越来越感受到……”,说的只是劳动者的主观意识与感受。]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引用总书记的论述,揭示劳动对于人的重要意义,提出中心论点。-18-/18优选B.文章从劳动者自身的技艺、劳动者与他人的合作两个方面对观点进行论证。C.文章多处引述名人的言论或观点,不仅丰富了内容,也增强了说理的

8、力量。D.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层次分明,结构严谨。D [“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不正确。文章采用的是总分式结构:第一段总说“劳动……造就美德”,二三段论述在提升劳动技艺过程中培养自身坚忍不拔、精益求精的美德品质,四至六段论述劳动分工与协作过程中培养宽容、友善、互助、为他人奉献甚至牺牲的美德品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要从自然界中获取足够生活资料来满足自身生活要求,故需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