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差分放大电路.ppt

第11讲-差分放大电路.ppt

ID:62804281

大小:1.60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1-05-23

第11讲-差分放大电路.ppt_第1页
第11讲-差分放大电路.ppt_第2页
第11讲-差分放大电路.ppt_第3页
第11讲-差分放大电路.ppt_第4页
第11讲-差分放大电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1讲-差分放大电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3直耦放大电路内容:1、零漂现象2、差分放大电路3、直耦互补输出电路一、零漂现象1.零漂:uI=0时,uO≠0,有缓慢变化输出,称零漂。ui=0uouo2.零漂产生的原因温度变化,直流电源波动,元器件老化。只有直耦放大电路才会产生零漂;零漂大小主要决定于第一级的零漂大小。3.克服温漂的方法:⑴.引入直流负反馈⑵.温度补偿⑶.采用差分放大电路温度变化是主要原因,故零漂也称温漂。⑴.电路对称Rb1=Rb2;Rc1=Rc2;T1、T2特性相同。二.差分放大电路(长尾式)1.电路的组成特点:电路特点:⑵.有四种输入输出方式。2.静态分析(Q):

2、uI1=uI2=0由于电路对称,因此:UB≈0→UE=–0.7VQ点:3.对共模信号的抑制作用⑴.共模信号:数值相等、极性相同的输入信号。uI1=uI2=uIC即:即:uI=0时,uo=0—零输入时零输出。⑵.共模放大倍数AC(电路参数理想对称时)温漂可等效成共模信号。Re的作用:共模负反馈T↑iC1↑iC2↑uE↑uBE1↓→uBE2↓→iB1↓iB2↓↗↗↘↘↗↘iC1↓iC2↓Re使每只差分管的零漂减小,双端输出时,零漂≈0⑴.差模信号:数值相等、极性相反的输入信号。4.对差模信号的放大作用即:⑵.差模放大倍数Ad△iE1=-△iE2

3、,Re中电流不变,即Re对差模信号RL中点交流接地。无反馈作用,E点相当于交流接地。∆iB1=-∆iB2∆iC1=-∆iC2∆uC1=-∆uC2∆uO=-2∆uC1=-β△iB·2R'L交流等效电路衡量差分放大电路放大差模信号、抑制共模号能力的参数。双端输入双端输出:⑶.共模抑制比KCMR:KCMR=∞1.双入双出KCMR=∞Q:2.双入单出RcReRb–VEE+VccRcRbuoRLuIUC2=VCC-ICQRC三、差分放大电路的四种接法Ac=0RcReRb–VEE+VccRcRbuoRLuIRo=RcRe↑→AC↓→KCMR↑共模等效电

4、路Ri=2(Rb+rbe)KCMR≠∞(R'L=RC∥RL)AC:画共模等效电路问题讨论:(1)T2的Rc可以短路吗?(2)什么情况下Ad为“+”?(3)双端输出时的Ad是单端输出时的2倍吗?RcReRb–VEE+VccRcRbuoRLuI3.单入双出RcReRb–VEE+VccRcRbuoRLuI输入信号既非差模又非共模信号。将uI分解为差模和共模信号:即:单入双出相当于双入双出。区别在于引入了共模信号。电路对称时AC=0Q点及动态计算与双入双出相同。4.单入单出:相当于双入单出四.改进型差放1.有恒流源的差放⑴.长尾式差放存在的问题:R

5、e↑AC单↓→AC双↓→KCMR↑保证一定的IC→VEE↑{用一个交流电阻大、直流电阻小的元件代替Re。可用恒流源代替Re。三极管电流源:工作在放大区的三极管,若IB固定,则近似相当于一个恒流源。解决:R1R2Rc+VccRcuoRbRbuI1uI2–VEER3IE3I1I2RcRb–VEE+VccRcRbuouI1IuI2⑵.具有恒流源的差放等效电阻为无穷大近似为恒流Q点计算:动态计算:同长尾电路。Re=∞不同之处:2.加调零电位器的差放RcRb–VEE+VccRcRbuouI1IuI2RW由于电路参数不可能完全对称则:uI1=uI2=0

6、时,uo≠0解决:加调零电位器RW调零RW对动态参数的影响?RW≈100Ω3.场效应管差放例1:图示电路若uI1=10mV,uI2=5mV,则uId=?uIc=?解:uId=UI1-UI2=5mvuId1=2.5mvuId2=-2.5mvuIc=(uI1+uI2)/2=7.5mv例2:图示电路⑴.UI=10mV,则uId=?uIc=?⑵.若Ad=-102、KCMR=103,用直流表测uO=?解:⑴.uId=10mvuId1=5mvuId2=-5mvuIc=5mV⑵.uO=AduId+AcuIC+UCQ1其中:Ad=-102:UCQ1:uC1

7、的静态值作业:P1793.2(a)(b)P1823.63.7(1)利用图解法求解Q点;(2)利用等效电路法求解Au、Ri和Ro。如图(b)(c)所示。2.15已知图(a)电路中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和输出特性分别解:(1)在转移特性中作直线uGS=-iDRS,与转移特性的交点即为Q点;得出IDQ=1mA,UGSQ=-2V。Q⑵.在输出特性中作直流负载线uDS=VDD-iD(RD+RS),与UGSQ=-2V的那条输出特性曲线的交点为Q点,UDSQ≈3V。QQ3.2设图(a)(b)所示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均合适,分别画出它们的交流等效电路,并写出Au、

8、Ri和Ro的表达式。解:(a)交流等效电路如解图所示。→→ib1ib2(b)ib2→→ib13.6图所示电路参数理想对称,晶体管的β均为100,rbb'=100Ω,UBEQ≈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