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

ID:6286531

大小:19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09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_第4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必修一(考试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1、“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下列措施中,对地方割据势力未能起到限制作用的是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唐朝设置节度使           D.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 3.某历史学家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

2、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一描述反映 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分割 4.西方人奉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为西方文明之源。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曾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 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A.斯巴达  B.雅典 C.罗马共和国   D.罗马帝国 5. 李华看到《德意志

3、帝国宪法》这样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 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 帝。”由此反映出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德国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B.德国的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 C.皇帝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       D.皇帝无权中止法律的执行 6.从17世纪起,一些国家先后通过革命、独立战争和改革等方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使国家主权从一个人手中转移到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的议会中。 符合这种历史现象的是                  ①英

4、国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形成责任内阁制    ②法国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确立共和政体 ③美国建立了联邦共和体制,人民享受到一定的权利和自由  ④德国从封建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政体,迅速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1895年,外国在中国设立的工厂约80余家,到1900年迅速增加到933家, 并深入到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产生这种变化的因素是 ① 列强割占了中国大量领土      ②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 列强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 列强实施“以华治华”的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5、 D.③④ 8、五四运动中,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援诸君努力而行。”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 出的历史信息是 8A.商人爱国之情和对学生的支持      B.五四运动的地域范围扩大      C.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9.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 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

6、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10.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 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A.武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11.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 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历史现象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宣布实行

7、全民抗战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建立 12.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下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 中华人民主浮沉。”能准确反映该诗歌的历史史实应该是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政协会议召开       D.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13. 日军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 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