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杜如晦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杜如晦传.docx

【新唐书杜如晦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杜如晦传.docx

ID:62960129

大小:14.66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7-11

【新唐书杜如晦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杜如晦传.docx_第1页
【新唐书杜如晦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杜如晦传.docx_第2页
【新唐书杜如晦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杜如晦传.docx_第3页
【新唐书杜如晦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杜如晦传.docx_第4页
【新唐书杜如晦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杜如晦传.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唐书杜如晦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杜如晦传.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新唐书杜如晦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新唐书杜如晦传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隋大业中,预吏部选,侍郎高孝基异之,曰: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因补滏阳尉,弃官去。高祖平京师,秦王引为府兵曹参军,寻徙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属多外迁,王患之。房玄龄曰:去者虽多,不足吝,如晦王佐才也。大王若终守籓,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王惊曰:非公言,我几失之!因表留幕府。从征伐,常参帷幄机秘。方多事,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莫见所涯。王为皇太子,授左庶子,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食三千户,别食益州千三百户。俄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总监东

2、宫兵,进位尚书右仆射。与玄龄共管朝政,引士贤者,下不肖,咸得职。监察御史陈师合上《拔士论》,谓一人不行总数职,阴剀讽如晦等。帝曰:玄龄如晦不以勋旧进,特其才可与治天下者,师合欲以此离间吾君臣邪?久之,以疾辞职,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会病力,诏皇太子就问,帝亲至其家,抚之梗塞。薨,年四十六,帝哭为恸,赠开府仪同三司。及葬,加司空,谥曰成。手诏虞世南勒文于碑,使言君臣痛悼意。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每议事帝所,玄龄必曰:非如晦莫筹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龄策也。盖如晦长于断,而玄龄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当世语良相,必曰房、杜

3、云。(节选自《新唐书杜如晦传》,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去者虽多,不足吝吝:可惜.B.僚属共才之才:认为有才能C.医候之使道相属属:叮嘱D.及葬,加司空,谥曰成谥:据一生品德行为而评定称号2.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杜如晦深受太宗器重的一项是(3分)①君当为栋梁用,愿保令德②因表留幕府③总监东宫兵,进位尚书右仆射④裁处无留,僚属共才之⑤诏给常俸就第,医候之使道相属⑥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A.①②⑥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④⑤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如晦年轻时有大志,能决断。在参与吏部预选时得到

4、高孝基的赞扬,认为他有栋梁之才。B.由于得到房玄龄的举荐,杜如晦深受唐太宗重用。后来担当宰相,出谋划策,制定宪章制度,成为唐太宗的得力助手。C.很多同僚对杜如晦的才能非常赞扬。但也有人对他深受皇帝的器重有异议,上书说一个人不行兼任几个职位,暗中讽喻杜如晦等人,受到唐太宗的斥责。D.杜如晦英年早逝,皇帝特别痛惜。在他死后加官爵,赐谥号,并且亲自撰文表示哀悼。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10分)(1)大王若终守籓,无所事;必欲经营四方,舍如晦无共功者。(2)与玄龄共管朝政,引士贤者,下不肖,咸得职。参考答案1.C2.C3.D4.(10分,每小题5分)(1)大王假如终生

5、守住自己的封地,杜如晦没有什么用处;但想要管理整个国家,放弃杜如晦就没有可以跟你一起建功立业的人。(得分点:守藩,无所事,经营,共功者,句意)(2)杜如晦与玄龄一起掌管朝政,推举贤能的士子,降没才能的官员的职位,让他们都得到恰当的职位。(得分点:引,士贤者的定语后置,下不肖,得职,句意)王徽字昭文,京兆人(新唐书)阅读答案附翻译新唐书·光颜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新唐书)阅读答案附翻译新唐书·狄仁杰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新唐书)阅读答案附翻译新唐书·赵憬传阅读答案附翻译高俭字士廉,渤海人(新唐书)阅读答案附翻译新唐书·李白传阅读答案附翻

6、译新唐书·刘禹锡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新唐书·韩偓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新唐书·李最传阅读答案附翻译王及善,洺州邯郸人(新唐书)阅读答案附翻译窦群,字丹列,京兆金城人(新唐书)阅读答案附翻译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新唐书)阅读答案附翻译屈突通新唐书阅读答案翻译韦处厚传新唐书阅读答案翻译新唐书王琚传阅读答案翻译新唐书司空图传阅读答案翻译【参考译文】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年轻时英气勃发,性格豪爽,喜爱读书,自己风流倜傥,胸中怀大志,面对事情能果断。隋朝大业年间,参与吏部的选拔,吏部侍郎高孝基认为他有大才,对他说:你应当是栋梁之才,有大用,盼望保持美妙的德行。于是补授他担当滏阳县尉,

7、杜如晦弃官离开。唐高祖平定京城,秦王推举杜如晦担当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外调陕州人总管府长史。当时秦王府属官大多外调,秦王担忧。房玄龄说:离开的人虽然多,但不值得可惜,但杜如晦是能够辅佐大王您的大才。大王假如终生守住自己的封地,杜如晦没有什么用处;但想要管理整个国家,放弃杜如晦就没有可以跟你一起建功立业的人。秦王大惊说:假如您不说。我差点失去了他!于是上表把杜如晦留在了幕府。杜如晦跟随秦王征战讨伐,常常参加谋划机密大事。当时正值事务多,如晦裁决处理事情没有保留,同僚属官一起认为他有大才,(他的才华)看不见边际。秦王封为皇太子,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