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利州南渡》意思-赏析.docx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利州南渡》意思-赏析.docx

ID:63039032

大小:67.3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1-08-05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利州南渡》意思-赏析.docx_第1页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利州南渡》意思-赏析.docx_第2页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利州南渡》意思-赏析.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利州南渡》意思-赏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波上马嘶看棹去,柳边人歇待船归《利州南渡》意思

2、赏析江水粼粼斜映着夕阳的余晖,弯弯岛岸苍茫接连山坡绿翠。眼看人马已乘摆渡扬波而去,渡口柳下人群等待船儿回归。船过沙洲草丛群殴四处惊散,水田万顷一只白鹭掠空孤飞。谁理解我驾舟寻范蠡的心意,五湖烟波唯他能忘世俗心机。作者:佚名禾I」州,唐代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嘉陵江流经该县西北面。这首是温庭筠行旅此地渡江时所作。诗人来到了嘉陵江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阔清澄的江面,波光粼粼而动,夕阳映照在水中,闪烁不定;起伏弯曲的江岛和岸上青翠的山岚在斜晖的笼罩下,一片苍茫。这一联写江景,交待了行程的

3、地点和时间:日暮时江边渡口。因为诗写的就是渡江情景,所以首联从此着笔,起得非常自然。颔联紧承上联,写人马急欲渡江的情形:渡船正浮江而去,人渡马也渡,船到江心,马儿扬鬃长鸣,好像声音出于波浪之上;未渡的人(包括诗人自己)歇息在岸边的柳荫下,等待着渡船从彼岸返回。这两联所写景物都是诗人待渡时岸边所见,由远而近,由江中而岸上,由静而动,井然有序。接下来,颈联写渡江,船过沙滩,惊散了草丛中成群的鸥鸟;回望岸上,江田万顷,一只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这一联巧用数量词,不但属对工稳,而且深化了诗境。群鸥栖息沙草之间,可见天时3向晚,飞鸟归巢,所以万顷江田

4、之上只有一鹭飞翔。这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强烈地渲染了江边的清旷和寂静。后来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的词句,其境界正与此联上句所展示的画面相类似,而下句江田白鹭的空阔悠深和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积雨辆川庄作》)更是神韵同出。前面三联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利州南渡图,作为醐口四方、疲于奔走的诗人摹然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不能不触景生情,遐想联翩。所以尾联偶然兴起了欲学范蠡急流勇退,放浪江湖的愿望。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国人,为越大夫,从越王勾践二十余年,助勾践灭吴国后,辞官乘舟而去,泛于五湖,莫知所终。五湖,指太湖

5、和它附近的几个湖,这里泛指江湖。忘机,旧谓鸥鹭忘机,这里有双关意,指心愿淡泊,与人无争。这两句是说:如今谁能懂得乘一叶扁舟去追寻范蠡的足迹,逍遥于江湖烟水中而忘机一切俗念呢?言外之意,自己便有淡泊遗世,忘却机心之志,也没有人能够理会。温庭筠一生政治上很失意,不仅屡次应试不中,而且因为语言多犯忌讳,开罪了皇帝和宰相(唐宣宗和令狐绚),长被挨抑,只好到处流转,做一个落泊才子。他的诗中曾有自笑谩怀经济策,不将心事许烟霞(《郊居秋日有怀一二知己》)的自负与自嘲,这里却浩然有归隐之志,实际上是失意后的无奈之语。独忘机,其实并不能忘机。这一点和范蠡也是

6、共通的。范蠡是因越王勾践难共安乐才辞官隐遁的。所以,两个人都可谓是极有机心的人。这首诗描写行旅在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感,景物描写江中,岸3上交递着墨,层次分明,色彩清丽,静中有动,栩栩如生,特别是颈联,是被人们传诵的写景名句。最后触景兴感,自然真切。全诗八句,无不与水相关,但清隽而不堆砌。在章法上,此诗别具一格,不落俗套。按照律诗的一般规律,前后四联,起承转合,各有所归。此诗前三联却递相承接,景物描写得很充分,意境幽远淡雅。尾联由写景转而遐思,但仍从舟、水^结,以致转中有合,脉络依然清晰完整。有人说,温庭筠的以山水、行旅为题材的诗多感慨深切,

7、气韵清澈,以这首诗来看,确有道理。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