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沈约《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古代诗歌赏析沈约《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

ID:63045413

大小:66.77 KB

页数:2页

时间:2021-08-05

古代诗歌赏析沈约《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古代诗歌赏析沈约《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赏析沈约《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75题。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①沈约眷言②访舟客,兹川信可珍。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口丈见游鳞。沧浪有时浊,清济涸无津。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吾隔舅滓③,Y假濯衣巾?愿以潺漫水,沾君缨上尘°;注〕(5本诗系南朝梁诗人沈约于离京外任东阳太守途中所作。②眷言:犹“蜷然〃,回忆。③嚣滓:犹〃嚣尘化代指尘俗。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兹川信可珍〃句总起下文,极盲想象中的新安江景色之美,给诗人带来极大的震撼。B.接下来四句,具体描写新安江水清澈澄碧,水面明净如镜,

2、倒影如画,游鱼栩栩如生。c-七八两句分别用典,村托新安江水的清澈,引发诗人生出随流而去、远离尘俗的念头CD.V诗风格犹如兴安江水-般,清新舒缓,质朴自然,用语精巧,音韵和谐,巧妙生动。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三)名篇名旬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岳阳楼楹联里有“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具兴〃两句话,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字关情〃的句子是〃,(2)李煜《虞美人》历来为人称道,据说秦观有词句“飞红万点愁如海〃就是化用该词中的以下两句:〃,(3)屈原《离骚》中表明自己为保持清白,愿意像古人推崇的那样为正道献

3、身的句子是“,14.A(曲解文意。“想象中的新安江景色之美”错,诗人在离京外任东阳太守途中,身临新安江,所写皆为实景,并非想象。)15•参考答案:①极力描写了新安江的美景,表达诗人对新安江清澈明净的喜爱赞美之情。②表现自己远离喧嚣尘世的自在欣喜,言语之间颇有些“复得返自然”的庆幸之感,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不同流俗的襟怀。③劝诫在京朋友切勿贪恋名利,而要保持高洁的品行。(大意如此即可。每点2分,共6分。)〔诗歌鉴赏〕该诗详细描写了新安江的美景,赞芙了新安江的清澈,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不同流俗的襟怀,同时劝诫在京友人,希望朋友能像自己一样保持澄澈的内心。开头两句写诗人泛舟新安江,

4、看到新安江风景如此优美,不禁发出“兹川信可珍”的感叹。接下来六句着重描写新安江清澈的特点:笫三句中“洞澈”一词直接点出新安江的特点一至清;笫四句运用比喻修辞,凸显新安江的清澈明净;笫五、六句分别运用典也以沧浪之水有时会浑浊和清澈的济水已经干涸,反衬出新安江水的清澈不浊、源远流长。接下来四句抒发感怀:看到如此清澈的江水,诗人不禁想顺流而去,自山自在地徜徉其间;“纷吾”二句以反问句的形式表现自己远离喧嚣尘世的自在欣喜,言语之间颇有些“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庆幸之感。最后两句是诗人对京中朋友的寄语,劝诫朋友切勿贪恋名利,要保持品行的高洁。这既是诗人心志的表露,也是对朋友的关切。

5、全诗风格清新舒缓,用语精巧,音韵和谐,自然贴切,巧妙生动。14.(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凤而乐(2)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每句1分,共6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