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2010年度高考历史重点、热点问题汇总

补充2010年度高考历史重点、热点问题汇总

ID:6309009

大小:10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1-09

补充2010年度高考历史重点、热点问题汇总_第1页
补充2010年度高考历史重点、热点问题汇总_第2页
补充2010年度高考历史重点、热点问题汇总_第3页
补充2010年度高考历史重点、热点问题汇总_第4页
补充2010年度高考历史重点、热点问题汇总_第5页
资源描述:

《补充2010年度高考历史重点、热点问题汇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0年高考历史最后冲刺复习资料(内部资料,不准外传)补充:2010年高考历史重点、热点问题汇总关注命题人的研究主题:1、中国史:古代史:隋唐;近代史:中国近代化;现代史:社会发展史。2、世界史:英国发展史、全球化史。3、06、07年广东高考(历史)命题思路;一、中外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的历史知识整合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它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和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1、春秋战国(公元前5~3世纪)总体特征: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具体而言:①、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②、从社会

2、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③、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④、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⑤、从思想文化看,呈现出繁荣景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

3、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中外联系:春秋战国时期,正值西方(欧洲)古典文化(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繁荣)时代。古典文化倡导的“人文思想”,为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思想武器。2、明末清初(17~18世纪)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具体而言:①.政治领域:中央集权空前强化,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的腐败。②.经济领域: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③.民族关系领域:明清大大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定型。④.对外关系出现新现象:一方面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中国开始了反殖民侵略的斗争;另

4、一方面,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⑤.思想文化领域呈现的特征——承古萌新。“承古”的具体表现:一方面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另一方面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类书——《永乐大典》、《占今图书集成》;丛书——《四库全书》)。“萌新”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传人中国。中外联系:这一时期,欧美国家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中西对比,中国已明显落后于西方。3、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总体特征:由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中国近代化全面展开。第12页共12页

5、2010年高考历史最后冲刺复习资料(内部资料,不准外传)具体而言:①.政治领域: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并且取得重大成果;封建帝制的结束、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I临时约法》的颁布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②.经济领域:产生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第二次是一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在列强侵略和近代工业的冲击下,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③.思想文化领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由政治领域逐步转向思想文化领域;1915~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倡导民

6、主和科学,成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迈向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而且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历史影响。中外联系:这一时期,西方欧美国家正在完成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主义)阶段。4、过渡时期(1949~1956年)国际形势: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对峙局面;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总体特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具体而言:①.两个阶段:经济恢复(:1949~1952年)、经济建设(1953~1956年)。②.三项任务: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③.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民主政治建设开始

7、启动;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与改造并举(即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步进行),建设成就显著,其中东北成为“新中国工业的长子”;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开启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④.外交方面: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受两极格局的影响,新中国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953年提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