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分析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分析

ID:6311050

大小:195.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1-09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分析_第1页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分析_第2页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分析_第3页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分析_第4页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一、外国新闻作品分析:1.分析《日本签字投降》v一、作者简介:v霍墨·比加特: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著名记者,在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写的报道,曾报道过太平洋战争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先后两次获得过普利策奖,他的报道以生动详实著称,同时又是一名有名的“写作快手”。v二、报道特色:——“寓观点于事实之中”§这是记录在世界重大历史事件的新闻名篇。§通篇都是客观叙述,用事实说话,捕捉细节§冷静客观的描写,体现日本帝国的没落,世界强国地位的失去。§作者不直接评论,透过细节描写传达思想,将观点和倾向体现在对事实的取舍中v三、人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手法§细致描写了五个人物§着重对日本外相重光

2、葵的细节描写思考:结合此文,试述外国记者“寓观点于事实之中”的报道特色。2.分析《火葬——甘地永存》v一、写作特色:§语言凝练、传神*介绍事件背景——描写人们吟唱经文——描写送葬队伍的不同阶层v二、结构特色§以火葬为线索*火葬的背景——火葬开始——火葬仪式——火葬结束§围绕火葬这一中心事件,把人们对于甘地的爱戴之情传神地表现出来,通过火葬经过的描写,将各阶层人们的不同表现用事实叙述,全文融为一体,前后有序v三、对观察性报道手法的运用§既像一则消息,又像一则目击记§观察准确,写的传神简练§对各阶层送葬人们的描写3.分析《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v一、引用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及作用:

3、§多次引用两位宇航员的话:用他们的切身感受真实向读者再现登月的情景,增强报道的客观性、可信性和权威性,使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这一事件所具有的新闻价值更形象、生动。——“用事实说话”胜过直接评论v二、“一句话导语”的重要性§一句简单的导语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事实呈现给读者。§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及时、充分地向人民群众报道他们欲知、和应知的新闻v三、记者具有高度新闻敏感v思考:结合此文,说明记者具有高度新闻敏感的重要性。4.分析《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v一、作者简介:v比昂尼克:法新社前驻北京首席记者v二、抓住的两个人物镜头对表现主题的作用。§抓

4、细节、抓特征,透过典型细节,充分表现中国人民对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无比深切的悲痛§描写准确、生动,透过对开电梯的姑娘、口译人员的细节描写,增强报道的可信性和生动性v三、记者强烈的抢新闻意识§周恩来总理是当日清晨5时逝世,记者以最快的速度即时地进行报道,当时大部分中国人还不知道这一消息,记者描写定位于两个人物,揭示主题,借用力所能及的信息,用事实阐明观点。5.分析《断电使纽约陷于一片黑暗》v一、典型事例运用的特点;§关于纽约断电的突发性事件的报道26§透过一系列具体事例,将断电的后果、断电的原因、断电后各方人员(警察局、消防队、拘留看守人员)采取的措施,表现纽约断电后的黑暗与混

5、乱§事例多而不烦琐v二、文章谋篇布局、组织材料的特点。§段落多,共22段,但几乎每段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从街道、地铁、电梯、拘留所、机场、电厂、医院的混乱,到警察局人员的紧急措施§有层次、有条理描述了断电后的混乱,客观冷静地把断电后果展示出来§多而不烦琐,活而不凌乱、层次分明v三、新闻时效性v思考:结合此文,说明新闻时效性的重要性6.分析《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v一、写作特色;§重现场描写,少过程叙述§侧重于现场人物的对话、神情的表现,避免了模式的生硬、呆板,给人亲切感、接近感v二、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对熊猫的描写采用拟人化手法§写出新意,写出情趣

6、,将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关系表现得更加真切、细腻,富有人情味§深化主题,标新立异7.分析《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v一、现场描写的特点;§导语之后使用描绘手法,以简洁而准确的笔触勾勒火山爆发现场的场景。§整个场面有声有色,生动活跃,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作者没使用一般化的抽象叙述,而是以火山爆发后最有特点、最显著的形象描述再现了一个生动、鲜明的画面v二、运用数据对增强新闻可信度的作用§这是一则灾害报道,人们要了解天灾全面而准确的信息,数字有助于使读者对报道产生信任感§数字是意义最明确、程度最精确地材料§增强文章可信性、准确性,更精确反映事实v三、研究读者心理对写好新闻报道的重要性

7、。§报道内容:–发生了什么——导语交代明确信息,消除心理感知上的不确定性–最重要的后果——人员伤亡情况–现场怎么样——火山爆发现场场景描写–补充了灾害的其他后果§记者以事件的重要性程度为顺序来组织新闻,也是按照读者对事实关注程度的递减来展开报道便于读者阅读,在短时间内获知重要内容。完全符合受众接受心理8.分析《彭德怀印象》一、说明作者斯诺采访的特色v(一)埃德加·斯诺简介:(1905—1972年)美国新闻记者、作家。§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