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公社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关于人民公社理论与实践的反思.

ID:6311918

大小:4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09

关于人民公社理论与实践的反思._第1页
关于人民公社理论与实践的反思._第2页
关于人民公社理论与实践的反思._第3页
关于人民公社理论与实践的反思._第4页
关于人民公社理论与实践的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人民公社理论与实践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人民公社理论与实践的反思摘要:1958年兴起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浪潮。它是党和国家探索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它是在“大跃进”狂澜与“共产主义”旋风的同时在生产关系的上一次“大跃进”。它的实质就是企图在生产力不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所谓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社会。但它严重脱离了中国的历史发展阶段,只能成为一种超越阶段的空想,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二是及大地破坏了中国农业生产,给农村的发展造成重大损失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灾难。深入分析人民公社化理论与实践,对解决现在中国农村经济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

2、深刻的现实意义。关键字:政府;社会主义;重工业;农业;战略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背景与原因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面临的国际压大经济政治,经济结构很不合理,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政府面临的最迫切任务是发展经济,快速实现强国富民。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一)当时中国的资源禀赋结构是劳动力丰富、资金稀缺、技术落后。如何发展经济,有两种战略可供选择:一是赶超战略,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建立工业基础;二是比较优势战略,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充分利用资源的比较优势来提升资源禀赋结构,最终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在中国资金供给不足、劳动力相对丰富的背景下,如果仅仅考虑资源条件,中

3、国政府应该选择比较优势的战略。然而,在20世纪50年的社会主义阵营内出现了一股所谓的赶超战略。这种形势个社会主义中国造成了强大的压力。中国要领先也只能选择赶超战略;其次,社会主义苏联在采取超越战略后使得自己在二战前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在二战后苏联经济的快速恢复,并且由于苏联与中国的亲密的微妙关系,促使中国政府选择了与自己的资源禀赋不相匹配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此时,如果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势必导致农产品均衡价格的迅速提高,导致城市居民的生活费用上升,进而引起劳动力成本上升。如果这样,就难以顺利实现重工业发展所需的低原料投入和低劳动力投入,这显然有违政府初衷

4、。为了有效地实施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政府必须压低农产品价格,来保证重工业发展的低成本投入。但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如果农民有择业自由的话,按照分工与专业化的逻辑,农民要么游离出来改行从事轻工业品生产,要么从事自给自足生产,不再卖出农产品,这势必影响重工业发展所需之低成本投入,重工业发展难以为继。于是,为了确保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一方面,政府要限制农民流动,控制择业自由;另一方面,政府又要控制农产品价格,剥夺农民从事自给自足生产的权利,强制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卖出农产品。为达到上述双重目的,政府在宏观方面采取了户籍管理制度及城市就业管理制度

5、将农民限制在农村,从而加大农民的迁移成本,制造行业垄断;在微观方面,政府必须直接控制农业生产组织,保证农民收入在低于城市工人收入,甚至低于农民自给自足收入时,仍然单纯从事农业生产,向政府提供重工业发展所需的原材料。  从事农业生产的组织方式有多种,既可以以单个家庭的方式生产;也可以以家庭为单位成立互助组的方式生产;还可以以互助组为单位组成合作社(初级社)的方式生产。但是,农业生产的组织越多,政府控制农业生产就越难。在具体农业生产组织的选择上,政府的行为也遵循交易费用最小化的逻辑。于是,我们看到初级社的规模不断地扩大,从而,最终形成锁定农民专业于农业生

6、产的人民公社体制。与初级社不同,人民公社的制度创新并不是农民自发形成的,而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带有政治运动色彩的、政府强制推广的一种制度安排,其目的就是实现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所取得巨大成就使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当时国际及国内形势做出了错误判断,在探索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建设中“放卫星”与“浮夸风”没有实事求是的认识。在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时期党内高层领导对阶级斗争估计过于严重。认为在当时中国社会中的主要矛盾仍旧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在经济上仍用阶级斗争与搞政治运动的方法进行经济建设,而党和国家的工

7、作重心仍没有转移到经济建设。另一方面,对国际国内形势估计过于有乐观。在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64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就提出了“东风压倒西风”的论点,认为社会主义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已经占了压倒性优势。在会上提出只能够过钢产量15年内赶上或者超过英国。尤其在1958年第一季度工农业生产获得高速发展,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6%。是毛泽东等人认为中国正进入一个“一天等于二十年”的时代。对中国经济发展没有更清楚的认识。导致了在经济建设上速度上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在经济建设上忽视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否定了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综合平稳发展,夸大了主

8、观意志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因而,在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二次会议上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