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ID:6318318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1-10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_第1页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_第2页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_第3页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17课 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教案施教时间:年月日八年级班教师:总第课时课题:《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课时: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在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在世界领先或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2、了解“863”计划提出的背景、涉及的领域。3、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教学重点1、我国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的成就。2、“863”计划教学难点1、科学技术成就中涉及的有关科技成果原理2、航天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社会带来的影响教学方法导学、讨论、点拨、训练教具准备PPT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板块教

2、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今天的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国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主要科学技术成果。”由此导入新课。学生回答问题目标展示1、知道我国在核科学技术、航天技术以及农业科学和医疗技术方面在世界领先或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2、了解“863”计划提出的背景、涉及的领域。3、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学生认真阅读学习目标自学指导教师巡视指导(10-13分钟)请同学阅读教材内容,然后依据教材自行探究自学目标。教师巡视指导,察看学生自学的情况。(具

3、体内容与学习目标吻合)学生自学教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目标对疑难问题进行标记自学检查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5-8分钟)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展示并适时给予鼓励和评价。针对学习目标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解答。学生按学习合作小组对自学目标进行展示各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赛-4-讨论切磋教师点拨(10-15分钟)[(一)“两弹”的成功研制【师】:世界上哪个国家最早使用原子弹?原子弹第一次在军事上的使用是什么时候?作为爱好和平的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和掌握核武器?【参考】:美国最早使用原子弹,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造成了几十万人的伤亡。20世纪50年代初,西方大国多次威胁,要对新中国事

4、业原子弹,进行核讹诈,为了打破西方核垄断和核讹诈。同时引用毛泽东“中国要是没有原子弹这个东西,人家就要欺负我们”所以中国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师】:请同学们阅读,两弹的成功研制一目,回答问题:1、我国原子弹、氢弹实验爆炸成功的时间?2、导弹的实验经过?3、我国能够研制掌握核武器对维护世界和平的意义?(学生结合教材回答,教师作适当补充)①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进行了第一次核实验,成功爆炸了相当与两万吨TNT炸药的原子弹,这一天,是经历过哪个年月的亿万中国人难以忘怀的一天,同日,我国政府发表声明: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打破核讹诈,中国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

5、,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仅两年以后,1967年6月17日,我国在西部地区成功的爆炸了第一颗氢弹。②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实验成功,1966年10月我国在本土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实验,1980年5月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从西北实验基地升空,半小时后,准确的落在太平洋预定海域,实验圆满成功。③我国成为世界上能够掌握核武器的五个国家之一,对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维护世界和平起着重要作用。引用——(邓小平曾经深刻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师】:导弹核武器的研制推动了我国航

6、天事业的进步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二)航天技术(请同学阅读航天技术一目,同时观看图片,思考问题:)1、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有哪些?2、它的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意义?(学生结合教材作答)①第一,1970年我国用“长征一号”火箭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之后还掌握了回收卫星的技术。第二,我国在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长征型系列运载火箭技术指标先进,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掌握了“一箭多星”的国家。第三,我国的航天实验飞船完成空间飞行实验成功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

7、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讨论、交流-4-②航天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的意义:通信实验卫星(传输电视、电话)、气象卫星提高气象预报水平。【师】:我们不能忘记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向我们挥手的情景,我们更没有忘记袁隆平在田间观察水稻生长的画面。(三)杂交水稻技术和医疗技术【师】:如果说,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那么,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大家都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