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机制砂发展现状与展望

重庆地区机制砂发展现状与展望

ID:6318747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1-10

重庆地区机制砂发展现状与展望_第1页
重庆地区机制砂发展现状与展望_第2页
重庆地区机制砂发展现状与展望_第3页
重庆地区机制砂发展现状与展望_第4页
重庆地区机制砂发展现状与展望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地区机制砂发展现状与展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重庆地区机制砂发展现状与展望发布人:admin发布时间:2009年11月24日被浏览 1579 次一、前言重庆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沿江及其支流有着丰富的天然特细砂资源。长期以来,重庆地区的建筑及混凝土用砂几乎全部使用特细砂,由于过去混凝土强度等级普遍较低,对已经习惯使用的特细砂并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或质疑。然而近十年来,重庆地区市政建设、道路桥梁、高层建筑大规模兴建,混凝土强度等级、工作性能普遍提高,混凝土耐久性也成为不可小视的问题,特细砂已经不能够满足需要。自此,重庆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始探讨和正视特细砂的缺点:颗粒过细,表面积及空隙率大,配制混凝土

2、需水量大,水泥用量高,收缩率大,耐久性差等,这些缺点限制了特细砂的使用范围。因此,某些工程不得不从四川简阳等地购买中砂,并花费高额运费运到重庆使用。其实,纵观国内外混凝土技术规程规范,特细砂从来就是被列入另册或是受限制使用的。重庆市地处三峡工程库区,几年后,大坝建成蓄水至175米高程,沿江沙滩将被淹没,天然砂资源将面临季节性枯竭。即使部分江段可以采砂,也将由于水文变化、含泥量增高而失去在某些混凝土工程中的使用的价值。砂是大宗地方性建筑材料,依靠从外地采运是不现实的。因此,寻求新的的砂源成为重庆建设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此形势下,重庆地区的机制砂生产企业应

3、运而生,机制砂的开发及应用研究也在科研院所及部分企业迅速开展起来。 二、机制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机制砂是指由岩石破碎,经筛分后粒径在5mm以下的大小不同的颗粒。重庆地区机制砂应用最早是从石屑开始,80年代初,重庆住宅建设进入高潮,天然卵石无法满足房屋构件生产的需要,碎石厂应运而生。当时,石屑作为废物被大量抛弃,一些预制构件厂将石屑运回,用于小构件的生产,主要替代特细砂,试验发现石屑替代特细砂后试件强度大幅度提高。之后,石屑逐步扩大到在预应力空心板中使用,经检测发现,不仅每立方米混凝土可节约30~40公斤水泥,而且构件质量得到改善。正式开发应用机制砂,并

4、进行系统试验研究的单位是铁五局成渝高速公路指挥部。1990年5月,成渝高速公路中梁山隧道开始建设,为降低工程造价,减轻从四川简阳购买天然中砂的压力,成渝高速公路指挥部决定在普通混凝土、泵送混凝土、防水混凝土、喷锚支护和砌石砂浆中全面使用机制砂。为此,就近建了四条专业砂石生产线,并就地取材,利用工程开挖的石灰岩作为原材料,总计生产了约10万吨机制砂,共浇筑混凝土12.6万m3,砌石1.7万m3。为了获取科学的结论,抽取了2583组各种试件,对机制砂及机制砂配制混凝土的工作性能、物理力学性能、长期耐久性能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大量数据证明,机制砂在成渝

5、高速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是成功的。从而,为重庆市机制砂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1993年,重庆建科院开展了用长江鹅卵石破碎生产的机制砂配制C50高强混凝土的试验研究,并成功应用于鹅岭鹰冠大厦工程。重庆建科院相继又开展了石灰石机制砂配制混凝土的研究工作。其实,精明的企业家们早就盯上机制砂这块领地和它潜在的经济效益。只是在等待生产条件成熟的时机。1997年初,重庆第一家民营专业机制砂生产企业长渝机制砂有限公司建成投产,拉开了机制砂产业化的序幕。1998年以后,雷蒙诺克、双盈、后功、大足机制砂厂先后建成投产。部分碎石厂也相继进行工艺改造扩大机制砂生产能力,一些碎石

6、场也纷纷兼营石屑。从此以后,机制砂在重庆建设工程中的应用得以迅速推广,来自四川简阳、德阳的中砂几乎退出重庆市场。1999年初,重庆建科院与长渝机制砂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了《重庆地区机制砂配制混凝土应用研究》,该课题通过市科委专家鉴定。鉴定意见结论为“机制砂可以取代天然中粗砂配制C10~C60混凝土,机制砂与特细砂按一定比例混合来取代天然中砂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该课题研究成果荣获2000年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与此同时,重庆市建科院、重庆建筑大学、重庆交通学院、一些大型施工企业和搅拌站,都加大了对机制砂或石屑配制混

7、凝土的应用试验研究,均取得很好的成果。系统试验与工程应用均表明:石灰岩机制砂配制的高强、普通、抗渗、泵送混凝土、与天然中砂混凝土一样具有优良的物理、力学、长期耐久性能,完全可以替代四川德阳和简阳中砂。工程技术人员还根据机制砂棱角多、0.315mm以下颗粒少、含粉量较大、配制的混凝土流动性差,不利用于泵送的缺点,研究出机制砂和特细砂复合后配制泵送混凝土的优化方案,解决了机制砂混凝土可泵性差,易堵管的技术难题。但是,机制砂因为采用不同品质的岩石,不同的破碎工艺,其产品质量差异很大,对配制混凝土的质量影响也是较大的。鉴于当时我国的建筑用砂质量标准中只规定了

8、天然河砂的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而没有机制砂的内容,这给机制砂的生产质量控制和推广应用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一些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