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护理学专科【病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

电大护理学专科【病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

ID:6325238

大小:5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10

电大护理学专科【病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_第1页
电大护理学专科【病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_第2页
电大护理学专科【病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_第3页
电大护理学专科【病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_第4页
电大护理学专科【病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大护理学专科【病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电大【病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电大【病理学】作业评讲(1)1.举例说明疾病发生遵循的因果交替的规律。本题主要考核疾病发生发展的的规律,为以后对各种常见疾病的学习有一个先导作用。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引起某些变化,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而这些变化又作为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如此因果不断交替转化,推动疾病的发展。例如车祸时,机械暴力作为原始病因引起机体创伤,机械力是因,创伤是果,创伤又引起疼痛、失血等变化,进而造成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等一系列后果。如此因果不断交替,成为疾病发展的推动力量。分析:疾病的因果关系是:一因

2、一果、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2.试谈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意义。本题主要考核什么是生物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种转变发生了什么质的改变。生物医学模式:它完全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认识和考虑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恩格尔医学模式它充分考虑了除生物医学模式以外的心理、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作用和影响,使人类对自身的健康和疾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而在对疾病的防治方面,特别是对心身疾病的防治方面有了一个很大的进展,可以说是医学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3、。分析:现在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对待疾病和患者必需与纯粹的医学治疗、病人以及他周围人群的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考虑进来,因此对于这种现代医学模式可以从多方面体会它的优点。3.试分析肺动脉栓塞的途径及后果。本题主要考核肺动脉栓塞,栓子的来源和运行途径,通常与血液流向一致。肺动脉栓塞血栓拴子绝大多数来自下肢深部静脉,特别是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肺动脉栓塞的后果,取决于栓子的大小、数量和心、肺功能状态。(1)由于肺脏具有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重血液供应并有丰富的吻合支,较小的栓子栓塞于肺动脉的小分支,多见于肺下叶,常不引

4、起严重后果。(2)若在栓塞前已有严重的肺淤血(如左心衰竭),吻合支不能有效地代偿时,局部可发生出血性梗死。(3)若栓子较大,栓塞在肺动脉主干或其大的分支内,或栓子小而数量多,广泛拴塞于肺动脉分支时,患者可发生呼吸困难、紫绀、休克,甚至猝死。思考:如果其它类型的栓子或其它地方的栓子引起其它器官组织的栓塞与肺梗死大同小异。4.试分析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本题主要从整体考核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对于发生破裂性出血的血管,血栓形成具有阻止出血的作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血杜形成会给机体带来严重的、甚至致命的危害。从目前医学上比较公认

5、的有以下几点。(1)阻塞血管:动脉内血栓形成,可部分阻塞管腔,局部组织或器官可因缺血而发生萎缩;当完全阻塞管腔而又缺乏有效的侧支循环时,可引起局部器官的缺血性坏死。静脉内血栓形成,若未能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则可引起局部淤血、水肿、出血,严重时可发生坏死。(2)引起栓塞:血栓因部分或全部脱落,形成柱子,随血流运行,形成栓塞(洋见栓塞)。(3)引起心瓣膜病:发生厂心瓣膜上的血栓,机化后可引起瓣膜粘连、增厚,使瓣膜变形,导致瓣膜的狭窄或关闭不全。(4)出血和休克:微循环广泛的微血栓形成,可引起全身性广泛出血和休克。分析:注意不同

6、地方的血栓影响不同,特别是大脑、心脏等重要脏器。5.试述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本题主要考核休克早期的变化主要由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增加所致,对机体有一定的代偿意义,也对临床学习有指导意义。(1)有利于维持动脉血压:机体通过自身输血和自身输液作用增加回心血量,缓解血容量的绝对不足;同时心输出量增加、外周总阻力升高,通过上述调节,使休克早期患者的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2)血液重新分布有利于心、脑血液供应:在休克早期,当腹腔内脏、皮肤、骨骼肌及肾等器官血管收缩,血流量显著减少时,心、脑血管不发生收缩,心、脑

7、血流量基本正常,加之此时动脉血压变化不明显,所以在全身循环血量减少的情况下,有利于优先保证重要生命器官心、脑的血液供应。思考:掌握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对休克早期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熟悉其它各期的变化。6.从病因和机制、病理生理变化、防止原则三个方面列表比较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的异同。本题主要考核高渗性、低渗性、等渗性脱水的区别,为以后的临床常见疾病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类型病因和机制病理生理变化防止原则高渗性脱水摄水减少、失水增多失水大于失钠(口渴、尿量减少、细胞脱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治疗原发病、补

8、充水和钠盐,注意电解质的观察低渗性脱水肾丢失、肾外原因(腹泻、呕吐、胸腹水、烧伤等)失钠大于失水:尿量开始变化不明显,后减少;细胞肿胀;细胞外液减少(脱水征、循环衰竭);尿钠增加治疗原发病、补充水和钠盐、注意电解质的观察等渗性脱水消化道疾病、反复胸腹水抽放、烧伤细胞外液容量减少(BP降低、脉搏细速);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