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课件

一剪梅课件

ID:63331586

大小:957.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1-10-11

一剪梅课件_第1页
一剪梅课件_第2页
一剪梅课件_第3页
一剪梅课件_第4页
一剪梅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剪梅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剪梅李清照(宋)昆池职中——陈启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李词工于造语,善于创意出新。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

2、寄给丈夫。一、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一剪梅花万样娇二、题解一剪梅,词牌名,又名《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词牌格式,双调六十字,前后阕句句用平韵,一韵到底,八个四字句一般都用对仗。诵读时请注意结构特点: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似,节奏整齐。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诵读节奏: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红藕香残玉簟秋《白雨斋词

3、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这一句写出了什么,对于表现本文的主旨有什么作用回答荷花既已凋谢,其他草木之花就更难见到。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暑退秋来,竹席也凉了,不止是说天气变凉,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跟她独守空房关系倒更为密切,衬托出词人冷清与孤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回答: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独自登船,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

4、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倒装句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谁——赵明诚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无边的月色正如无尽的相思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回答:承上启下。承上,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启下,引出“相思愁”。移情于物,借景抒情。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人居两地,情发一心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二人两心相印。愁锁眉间,是感情的外露;愁思在心,

5、才是感情的根源。先下眉而后上心,似乎不合常理,但正表现了作者极力排解愁思,要舒展愁眉却令心头更觉愁苦的情态。一“上”一“下”,加上“才……却……”的句式,令人感到愁思转移之快与难于排解的无奈。字眼平常之极,却给读者留下无止境的遐想。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小结:上片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由以抒情为主,全词主要抒写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练习:试比较《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少女时期少妇时期晚年寡居不同时期不同基调明快开朗细腻深婉凄凉孤寂探讨婉约词风格:

6、语言感情题材清丽、含蓄婉转、缠绵  较为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等)请欣赏歌曲《月满西楼》谢谢光临,再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