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和答案潘丹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和答案潘丹

ID:6338427

大小:30.8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10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和答案潘丹_第1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和答案潘丹_第2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和答案潘丹_第3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和答案潘丹_第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和答案潘丹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和答案潘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命题人:潘丹(总分150分)一、选择题(30分)1、下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栖(xī)息嫌恶(wù)头晕目眩(xuàn)B、厄(è)运滑稽(jī)忍俊不禁(jìn)C、湛(zhàn)蓝静谧(bì)更胜一筹(chóu)D、伫(zhù)立御聘(pìn)苦心孤诣(yì)2.下列书写有错别字的—项是()A、海枯石烂千姿百态惊慌失措历历在目B、黯然缥缈苦心孤诣恍然大悟水波粼粼C、骇人听闻诲人不倦随声附和莽莽榛榛D、踉踉跄跄塞翁失马爱慕虑荣更胜一畴3、找出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A、对于老师提出的几条建议,大家都随声附和。B

2、、他们兄妹的感情好的不得了,简直是形影不离。C、妈妈对生病的奶奶照顾得很周到,简直是爱护备至D、他平时刻苦努力,这次取得好成绩是自以为是的事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艺术家。B、语言通顺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C、人们越是精确的把握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就能认清物质的本质,从而达到认识大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D、为了避免再犯错误,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5、下列说法错误的—项是()A、寓言,文学体裁中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

3、,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B、《郭沫若诗两首》为我们描画了令人神往的天上仙境,表达了作者面对现实的黑暗,希望到天上寻找美好社会的愿望。C、《女娲造人》只是一个神话故事,是人们没有掌握科学知识前对人是怎样产生的的一种解释。D、蒲松龄,字留仙,清代文学家。6.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认为说法较委婉得体的一项是()  A.当你的同桌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好吧,咱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B.当你乘车被人踩脚时,你说:“喂,怎么走路的,没长眼!”  C.你参加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同学们夸你,你说:“过奖啦,我有天赋嘛。”  D.同学苗苗被自行车撞伤,你打电话

4、给她妈通报情况时说:“阿姨,不好啦,苗苗出车祸了!”7、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哎呀。真是太美了!”张老师说:“我非常满意!”B、在中国传统教育典籍里,大家一致认为最重要的是《四书五经》。C、怎么可能这样?你说的?没搞错吧?有没有再调查?D、贵州的黄果树、龙宫、重庆的武隆、四川的乐山均是旅游胜地8、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

5、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9、下列几则公益广告,从主观感受和客观效果看,用得不够得体的一项是()  A、粗口成脏,话脏嘴贱——寄说话粗鲁者  B、让一让心畅路畅,抢一抢心堵路堵——寄驾车者  C、带走您的垃圾,留下您的品格——清洁寄语D、先下后上能下能上,一哄而上难上难下——乘车寄语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是()。A、与友期行(约定)B、去后乃至(离开)C、相委而去(丢下)D、下车引之(引见)二、名句积累填

6、空。(10分)(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2)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3)古人读书很注意学与思结合,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教导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回答)(4)在《观沧海》这首诗中,描写植物生长繁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现诗人对友人无限关切之情的诗

7、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抒发思乡之情是我国古代诗词曲中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其中有许多名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三、《论语》十二章(节选)(17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

8、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4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