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ID:6341433

大小:66.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01-10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_第1页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_第2页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_第3页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_第4页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杨善洲同志简介  杨善洲,男,汉族,施甸县人,中共党员,1927年生,曾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1986年6月退休以後,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峰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

2、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8杨善洲——满目青山夕照明《人民日报》殷红    在云南保山,杨善洲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他曾担任过8年保山地委书记,离休之后没有按组织的安排迁居省城安享清福,而是回到贫困的家乡,带领一帮年轻人,九年如一日,在荒无人烟的大亮山上植树造林2.5万多亩。   

3、看起来,杨善洲像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农:背微驼,脸色黧黑,双手粗糙,戴蓝帽子,穿蓝布中山装。70岁的老人,笑起来很天真的样子。这位农民的儿子,当过7年石匠。解放后,他先后担任过区委书记、县委书记,1977年出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身居领导岗位多年,淳朴的本色一点未改。有一次,他自己下乡,戴着草帽,穿着草鞋,找到乡政府,打听乡领导在哪里。乡秘书以为是一位老农,随便打发他说领导不在。杨善洲不着急,不气恼,自己进村转悠,了解了许多听汇报时听不到的真实情况。  杨善洲担任地委书记期间,家眷一个也不带进城,妻子一直生活在乡下,他自己在机关宿舍里只住一间屋子,三餐

4、吃食堂。谈起往事,杨善洲说:“我喜欢这种生活方式。”保山的干部说,老书记在任期间,两袖清风。28  1988年,杨善洲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他决定回乡去绿化荒山:“家乡的林子前些年就快砍光了,水土流失,这样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怎么过?”  杨善洲回乡植树造林的决定,使很多人不理解。他妻子也不赞成:“那么大年纪了,树长成材你怕见不到了。在家里动动嘴吧。”杨善洲不为所动:“退下来不做件实事,日子一定难熬。”  施甸县的干部群众听说老书记要回乡植树造林,非常高兴。县里决定组建施甸大亮山林场,将姚关、酒房和旧城三个乡的8万亩荒山和杂木林划归林场。云南省林业厅闻讯拨款5

5、0万元以示支持,省财政厅给了50万元作为流动资金。  1988年6月,杨善洲带着30多名林场职工进驻大亮山,清理荒山,育苗,打塘,修林区简易公路,架高压电线路。第二年,他又发动六七百名农民上山植树。“满山都是人,那个轰轰烈烈哟!”杨善洲谈起当年的情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大亮山植树9年,施甸县林业局每月补贴杨善洲70元生活费。这点钱还不够他的伙食费。杨善洲和林场工人一起,大部分时间没肉吃,咸菜倒是腌了一二十缸。 2.528万亩挺拔的华山松慢慢长高了,杨善洲的头发也都变白了。松树从栽种到成熟起码要20年。杨善洲相信他能看到一些松树长成材。  清晨6时,山岚弥

6、漫的时候,杨善洲又上山了。他在林子里仔细查看,修剪树枝,检查病虫害,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照顾着林子。望着满山的绿色,人们说:“老书记,您真的可以歇一歇了。”他却指着更远的山坡说:“还有3万亩荒山呢!再造3万亩人工林,我的愿望就实现了!”杨善洲:献给家乡满山绿2003年08月15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消灭了宜林荒山,大亮山全都绿了,大森林一天天长高……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到山间的“竹叶帽书记”,如今的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顾问像当地农民一样,雨季里总是头戴一顶乡间编织的竹叶帽……  他退休15年矢志不移造林绿化大亮山  撩开一帘夏日的细雨,云南西部施甸县大亮山

7、丛林在雨雾中飘现,绿得深深浅浅。记者在大亮山下见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28  如今他是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顾问,人称“竹叶帽书记”。因为他像当地农民一样,雨季里总是头戴一顶乡间编织的竹叶帽。  我们紧紧握手的时候,杨善洲说:“我当年定下的目标实现了!”  地委书记退休上山造林去  退休后的第三天,杨善洲回到家乡施甸县姚关乡,在荒草茫茫的大亮山上组建“国社联营林场”,吃住都在山上,度过了近15个春秋。当年挥手道别时,他的头发都是黑的;如今却满头飘雪,手里添了一根拐杖,而大森林则一天天地长高了  1988年3月,时年61岁的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省委书记和省

8、委组织部长先后和他谈话,告诉他,可以搬到省城昆明居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