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课件

《不求甚解》课件

ID:63417172

大小:221.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1-09-07

《不求甚解》课件_第1页
《不求甚解》课件_第2页
《不求甚解》课件_第3页
《不求甚解》课件_第4页
《不求甚解》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不求甚解》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不求甚解马南邨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拓,笔名马南邨建国后历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即遭迫害,1966年5月含冤去世。主要著作《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等,并与吴晗、廖沫沙合写《三家村札记》,1944年主持编辑了第一部《毛泽东选集》。“不求甚解”出处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今多谓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驳论文驳论可以鲜明地反驳一个错误观点

2、,也可以是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质疑,进行商榷阐明:讲明白(道理)。要诀:重要的诀窍。咬文嚼字:不求甚解:狂妄自大:豁然贯通:开卷有益:过分的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极端的自高自大。顿时晓悟。读书有好处。整体阅读思考: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又是怎样看的?2、文章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他有着怎样的读书态度?3、“不求甚解”包括哪两层含义?4、对于“不求甚解”的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5、对于“不求甚解”的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6、作者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作者是怎

3、样批驳的?首先,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其次,阐述了“不求甚解”四字的两层含义;再次,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更全面、明确地解释“不求甚解”地含义;最后提出自己认可的读书方法——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总结一下:正确的读书态度是什么?1、虚心2、读活3、多读4、勤读作者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从态度上说明从方法上说明1、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2、诸葛亮的读书方法3、引陆家山的话三处例证、引证,或外或中,或今或古,或正或误,信手拈来,自由骋笔,又恰到好处。选例典型,论说周到。进一步证明疑难共

4、探讨为什么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道家与儒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读书方法也不同。儒家对待读书,讲究严谨、精细,道家对待读书,讲究意会,以陶渊明说得最为准确,这就成为儒家批评的目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