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及其诗歌分析

李白及其诗歌分析

ID:63501786

大小:19.7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1-10-13

李白及其诗歌分析_第1页
李白及其诗歌分析_第2页
李白及其诗歌分析_第3页
李白及其诗歌分析_第4页
李白及其诗歌分析_第5页
李白及其诗歌分析_第6页
李白及其诗歌分析_第7页
李白及其诗歌分析_第8页
李白及其诗歌分析_第9页
李白及其诗歌分析_第10页
资源描述:

《李白及其诗歌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李白及其诗歌【作者】:吴雪燕,郧阳师专中文系学生,湖北黄冈人,邮编442000【摘要】:被誉为“诗仙”的李白,是唐朝文化孕育的天才诗人。他的魅力就是唐朝的魅力,在李白的乐府诗和绝句中将唐朝诗歌的气,情,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从李白、诗歌及其影响三方面着手来展现李白的魅力。【关键词】:生平,乐府诗,绝句,艺术特色,诗歌影响一,李白生平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至今还是个谜。不知何种原因,李白先世谪居条支或碎叶,李白就出生在那里。大约在他

2、五岁时,随家从碎叶迁居蜀之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他父亲“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何以要隐瞒名姓,因何迁居蜀中?都成了千古之谜。不过这可能是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李白说他:“五岁诵六甲”。“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其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可知他受过良好的教育。①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他说“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他说他“十五游神仙,仙

3、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道教的影响,几乎伴随他一生,李白大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他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隐居与漫游、神仙道教信仰、任侠中度过的。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长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

4、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他一生仕途命运多舛,这也决定了他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创作的诗歌风格不同。

5、李白的乐府诗李白的乐府诗打破了初唐整齐骗偶的拘束,杂用古文和楚辞句法,善用豪放纵逸气势,驾弩瞬息万变的感情,用仙境和梦幻构成壮丽奇异的艺术境界。尤其是他那些借山水宣泄豪兴的名篇,大都将是人胸中的豪气融入自然景色中。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推向艺术继承汉魏乐府感于的顶峰。他常根据题目在古辞中的寓意和情感倾向,进行创造性的生发和联想,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由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乐府,从而使古题乐府获得了新的生命,把乐府诗创作推向了无与伦比的

6、高峰。李白乐府诗歌代表作及其创作。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有的用其本意,有的翻案另由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他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古题写己怀,由旧题或其内容引发的感慨和思考,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这一方面的乐府诗,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既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抒写感慨,如《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等抒情诗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因而其情调总的看来都是壮美昂扬而不低沉

7、萎靡。这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特色的又一突出表现。他于诗中高呼“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功业难成的悲愤,又呼“天生我材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隐喻着正因人生易老就更应有一番作为的思想,展现了诗人豪情满怀、意气凌云的形象。此类诗歌,李白常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另一方面,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上之回》、《丁都护歌》、《出自蓟北门行》、《侠客行》等等,均属于缘事而发之作,与《古风》诗一样,表达的是作者对现实生

8、活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的。在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而创作的诗歌不如杜甫多,但他善于用形象画面代替续写。如《丁都护歌》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督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系盘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丁都护歌”是南朝乐府旧题李白借旧题写时事,在标题上就已营造了凄切悲苦的基调。这首诗描绘了纤夫拖船的劳苦情景,揭露了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创造了新的意境,改变或发展了古乐府的社会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