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扩大有效投资的几个问题

关于扩大有效投资的几个问题

ID:6350945

大小:3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11

关于扩大有效投资的几个问题_第1页
关于扩大有效投资的几个问题_第2页
关于扩大有效投资的几个问题_第3页
关于扩大有效投资的几个问题_第4页
关于扩大有效投资的几个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扩大有效投资的几个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扩大有效投资的几个问题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关于投资驱动力的问题  过去人们常说,拉动经济的主要是“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改革开放以来前20多年,我们主要发挥了投资与出口这两匹“马”的作用。后来环境与条件变了,我们适时地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重视发挥消费这匹“马”的作用,即扩大内需。那么,我们今天提出扩大有效投资的问题,是不是与这个方针不一致了呢?  其实两者是不矛盾的,而且从另一个角度看,两者还是密切关联的。突出消费的动力,并不等于轻视甚至忽视投资的动力,就像“内需拉动

2、”并不等于不要世界市场一样。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认识。  其一,国际经验表明,从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迈进,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从全面小康向现代化迈进的阶段,投资依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查了美国、日本、韩国的资料,这些国家在处于我们今天这个发展水平和阶段的时候,投资增速都在10%以上。倒是掉到“中等收入陷阱”里面的一些国家,特别是拉美的一些国家,在人均GDP水平约3000美元后,就出现了投资锐减的问题,经济发展失去了动力。从我们自己的实践来看,改革开放后的30年,浙江的投资增速年均在20%以上,只

3、有这样的投资规模,才赢来了年均10%以上的GDP高速增长。近几年,我们的投资规模下来了一些,相应地,发展速度也下来了一些。这里面当然有许多复杂的原因,有些未必是负面的,比如有的时候速度适当放慢一点是有好处的,但它至少说明了投资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  其二,消费的驱动,最后也是要通过投资来实现的。所谓的启动内需,就是指通过市场的振兴来拉动企业的生产,内需旺了,企业产品有销路了,甚至供不应求了,企业肯定要扩大再生产,那就必须有新的投资。这里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消费与投资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对立的;二是消费对投资

4、具有引导作用。  关于对“有效投资”的  再认识  有效投资,顾名思义就是指有效益的投资。但我们今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这个简单论述的层面上,我们还得再深入地问一句:我们指的是什么效益。  过去我们一般认为:产出大于投入,那就是有效益。这句话从理论上讲是对的,但在实践中还是有问题的,因为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企业家只要把钱往银行一存就行了,因为利息+本金肯定大于本金。所以说,这个定律从抽象上来说是正确的,但从具体的角度来说,还是有一些限制性因素的,比如要考虑利率的高低,要考虑物价上涨的指数。  那么,即使把所有的成

5、本都除去了,还是有收益,或者还有不菲的收益,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称之为“有效投资”了呢?如果说过去我们的确是这样认识的话,后来的情况就有所不同了,我们开始比较注意这种收益的“外部性”了。那种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项目,收益再高,我们也不准它投资,不让它办;已经办的,要么改进,要么关门。还有高物耗、高成本的,也要把它管得严一点。我们在计算收益时,不能只用产出做分子、投入做分母,两者一除,就得出结论。那不是科学发展观。我们还要用物耗来作分母。一家企业创造了100万元的GDP,但占用了比别人多得多的能源、原材料等,或

6、者占用了更多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那从全社会的层面来看,就很难说是高效益的,这个GDP是高成本的,是不可持续的。这个理念,是这些年在强调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逐步明确并形成共识的。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应该说我们的认识又深了一步。因为现在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前所未有的,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其中包含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我们企业的档次低,生产的多是一些低档产品,效益极低;二是从产业结构上来看,我们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赚的只是一些加工费,制造业里的企业家和工人干得很苦,但大钱都给搞

7、研发的或者掌握营销渠道的人赚了。如果现在还是投资这些低端产业和产品,还是搞一些低附加值的东西,尽管也有产出,但我们已经不太认可它属于有效投资了。我们比较看重的,是它的科技含量和创意,看它处于产业链的高端还是低端,看它对优化产业结构有没有作用。当然,保持一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有必要的,但要看它的产品的市场需求,看它对吸引就业的作用等。而且从整体上看,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有个转型升级的问题,有个提高附加值的问题。就全省的产业布局而言,今后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值所占的比重,应该是越来越低的。  关于投资主体的问题  2

8、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为了应对危机,中央政府推出了4万亿投资计划,直接充当了投资主体的角色。这在当时是不得已而为之,虽然经济学界对此有争议,但当时的情况比较特殊而紧急,一时也没有其它更合适的应对之策,且加大政府对经济的投入力度也是当时各国应对危机的通行做法。同时,这4万亿中,相当一部分投资也是进入了基础设施项目,比如高铁等,这也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公共产品,无非是“适度超前”了。但经济学界有一点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