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泥湖矿点铀矿成矿规律

浅谈黄泥湖矿点铀矿成矿规律

ID:6380690

大小:14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12

浅谈黄泥湖矿点铀矿成矿规律_第1页
浅谈黄泥湖矿点铀矿成矿规律_第2页
浅谈黄泥湖矿点铀矿成矿规律_第3页
浅谈黄泥湖矿点铀矿成矿规律_第4页
浅谈黄泥湖矿点铀矿成矿规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黄泥湖矿点铀矿成矿规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浅谈黄泥湖矿点铀矿成矿规律刘宝民  (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四大队)摘要:“一槽、二炭、三覆盖”,垇槽沉积,含炭砂岩是黄泥湖矿点铀矿成矿的基础,构造叠加是成矿的关键。11前言黄泥湖矿点几年探采发现,矿点铀矿化除受层位控制以外,构造在黄泥湖矿点的矿化富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横穿矿区南北的NW向主控矿构造与第一层砂岩(J21)穿切后,在构造两侧形成铀矿富集带。在这一认识下设计钻探工程进行揭露,沿构造延伸方向揭露出一批工业矿孔,目前矿化沿走向控制长度已超过350米,还可进一步沿构造延伸方向进行探述,扩大找矿成果。现

2、就黄泥湖矿点构造与层位联合控矿的观点简要说明如下。2区域地质概况从区域上看,矿点位于海西期(257Ma)的2-3Mr4花岗岩之上,处于新华夏系构造与南岭纬向构造带北部交汇处(图1)。由于构造断裂活动强烈,受南岭纬向构造带东西向压性构造南北挤压应力的作用,在花岗岩基底之上形成北东北西两组扭裂面,两组扭裂面的活动影响局部塌陷形成断陷盆地即垇槽地,之后正值中晚侏罗纪火山活动时期,是中国东部总体处于南北走滑,形成北西西侧压应力时期,也即是江西中部和南部两条东西向火山岩带处于局部拉张部位,引起壳幔物质上涌时期,从而导致了侏罗纪花岗岩(

3、燕山期)的侵入和菖蒲组双峰式火山岩第一次大爆发期火山岩带的形成,黄泥湖NW330°垇槽侏罗纪中统砂岩与火山岩互层喷发沉积盖层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形成。3矿点地质3.1地层特征以桂竹帽峰为中心2KM2的地层基本特征如下:3.1.1垇槽沉积矿点以海西期(257Ma)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中细粒白云母花岗岩依次由中间相—边缘相组成的花岗岩为基底岩性和剥蚀蚀源,基底受NW向扭裂面形成塌陷的影响形成矿点NW330°走向垇槽地,加上古地貌的影响,使垇槽形成北窄南宽的喇叭状,于槽地及两侧边缘沉积了一套砂岩及火山碎屑岩与玄武岩

4、互层喷发的沉积盖层,最后以燕山期酸性流纹斑岩溢出而告结束,铀矿化主要赋存在第一层砂岩的含炭砂岩中,以及受NNW向和NE向等构造穿切的第一层玄武岩的碎裂岩或层间破碎带中,由于地形影响,砂源方向集中程度不一,砂岩特别是第一层砂岩厚度在槽地不同位置有较大差异,厚者达十几米,薄的仅数十厘米,甚至缺失。43.1.2第一层砂岩特征砂岩为中粗粒,中细粒,长英质、多含炭质,含炭量高者类似于亚煤层(但不一定有矿化),槽地北部见含砾砂岩或砂砾岩,不整合沉积在花岗岩之上,主要集中分布在槽地的以下三个区域,在槽地北部(即主含矿带)砂岩最大厚度可达1

5、4m以上,槽地西南和东南各有一个第一层砂岩厚积带,其余都为另星出现甚至缺失。第一层砂岩是矿点主要含矿层位,一般为中厚层状,含炭或含煤线,含矿富集地段砂岩为中薄层状与中厚层砂岩互层,受构造挤压后层间片理较为发育,同时裂隙裂纹发育,近地表易风化,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偏豆状。产状受构造影响变化较大,140-200°∠15-35°。总体倾向170°左右。3.1.3玄武岩主要有喷发和贯入两种形式,以喷发形式的玄武岩为主,与砂岩沉积形成互层,是“一槽、二炭、三覆盖”认识中矿体的良好盖层,为火山口喷发溢流而成,由于喷发时冷却环境不同,玄武

6、岩杏仁体发育有很大差异,有的杏仁体数量多且大,杏仁体大小1-3毫米不等,有的则很微细,肉眼较难辨认。贯入式玄武岩主要以贯入形式存在于NW、NE两组构造裂隙中,或第一层砂岩的层间薄弱地带,以似层状和脉状等形式产出,杏仁体的数量和大小也存在较大差异。玄武岩厚度以火山口附近厚度最大。3.2构造特征矿点位于白面石矿田北部,长期以来受新华夏系构造与南岭纬向构造带的影响,构造岩浆活动频繁,造成花岗岩基底断裂发育,局部形成断陷槽地,形成垇槽沉积,导致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的侵入与多次喷发和溢出。本区主要构造有:3.2.1北西向构造:是矿点的主

7、要构造骨架,走向300°—320°多数北东倾,倾角50—70°,其规模长几米-几佰米不等,宽1-5米,活动于垇槽形成前后,是南北挤压应力作用下产生的一组扭裂面,其性质在早期是属于压扭性,活动时期大体可以分为三次,第一次构造活动,使基底花岗岩断裂局部形成长轴330°左右方向的垇陷地或NW向的一组构造破碎带或构造角砾岩带,构成槽状地带,为第一层砂岩及火山岩的喷发堆积形成了有利垇槽地形条件,第二次构造活动导致硅质脉硫化物,煌斑岩,辉绿岩等基性脉岩组成的脉体充填于构造中,第三次活动是在垇槽沉积形成并成岩后产生的,主要被石英斑岩等酸性

8、脉岩所充填,穿插切割砂岩和玄武岩以及基底花岗岩,这组构造在本矿点最为发育,多表现为构造破碎带或脉岩充填。NW向构造在中部主控矿地带,穿越垇槽北部与南部,从垇槽北部西侧边缘往南东160°左右方向一直往南延伸,与垇槽方向趋于一致,地表出露较差,构造表现为正断层,上盘下错,错距大小在构造走向的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