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ID:6385457

大小:943.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1-12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_第1页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_第2页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_第3页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_第4页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GB/T×××.1—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9-10-01实施2009-03-27发布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Rulesofinvestigationandforecastforthericeplanthopper(NilaparvatalugensStalandSogatallafurciferaHorvath)GB/T15794—2009代替GB/T15794—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ICS65.020.01B151GB/T15974—2009目次前言………………………………………………………………………………

2、……1范围………………………………………………………………………………12术语和定义………………………………………………………………………13越冬调查…………………………………………………………………………24灯光诱测…………………………………………………………………………35田间虫量系统调查……………………………………………………………36田间卵量系统调查……………………………………………………………47大田虫情普查……………………………………………………………………48主要天敌调查……………………………………………………………………59危害状况普查………………………

3、…………………………………………510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报与归档…………………………………………………5附录A(规范性附录)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7附录B(规范性附录)稻飞虱模式报表………………………………………19附录C(资料性附录)稻飞虱卵发育进度分级及卵寄生特征………………19附录D(资料性附录)稻飞虱发生世代划分……………………………………20附录E(资料性附录)稻飞虱发生程度分级……………………………………20IGB/T15974—2009前言本标准替代GB/T15794-1995。本标准与GB/T15794-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4、:a).在确保调查准确性的基础上,对调查范围、取样方法、取样数量等进行了合理优化与调整,使之更符合生产实践需要;b).对诱测灯设置环境作数量化界定,提高诱虫效率,结果更具代表性;c).采用分格记数法统计夏秋季灯下诱集虫量,“扫网法”或“目测法”调查越冬区秧田,水湿润瓷盘内壁拍查稻飞虱法进行田间虫量调查,操作性更强、效率更高;d).增加稻飞虱发生程度分级指标,为田间调查提高依据;e).增加稻飞虱发生情况模式报表,统一、规范数据上报方式。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农业部

5、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强、张跃进、刘宇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T15794—1995。IGB/T15974—2009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飞虱越冬、灯光诱测、田间虫量、天敌以及危害状况的调查方法和测报资料整理与归档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稻飞虱测报调查使用,有关研究及生产单位可参考执行。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越冬 hibernate稻飞虱冬季来临前通过迁飞方式,寻找低纬度稻区活动取食,避开冬季恶劣环境对其生存影响的行为。2.2 越冬区hibernatingarea稻飞虱能安全度过冬

6、天的地区称为稻飞虱越冬区。通常指在北纬23°以南,冬季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在12℃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10℃的持续天数常年不超过10天,且有水稻或再生稻、落粒自生稻生长的地区。2.3 落粒自生稻spontaneousrice水稻收获时撒落在稻田或田埂上的稻谷自然萌发生长的水稻。2.4 再生稻ratooningrice水稻收获后残留稻桩基部茎节萌发出的中低节位分蘖,这些分蘖最后能抽穗、扬花、结实。2.5 低龄若虫lowinstarnymph稻飞虱初孵若虫至发育至3龄(含3龄)以前的若虫。2.6 高龄若虫advancedinstarnymph稻飞虱3龄以后若虫。2.7 灯下高

7、峰期及高峰日adultarisingpeakperiodanddateunderlighttrap根据灯诱结果,从出现稻飞虱成虫量突增日到高峰后突减日为止,为一个峰期,峰期中虫量最多的日期为高峰日;前一峰的突减日和后一峰的突增日之间相距3d以内(含3d)的,则计入同一个峰期。19GB/T15974—20091.1 田间成虫高峰期及高峰日adultarisingpeakperiodanddateinfield本地成虫羽化峰的确定是根据田间调查结果,成虫量出现最多的日期为田间高峰日,高峰日前成虫量突增至高峰日后虫量稳定的这段时期为田间高峰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