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针法

1、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针法

ID:6386378

大小:2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12

1、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针法_第1页
1、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针法_第2页
1、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针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1、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针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虹口区乍浦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适宜技术操作规范针法毫针多为不锈钢所制成,结构分为针尖、针身、针根、针柄、针尾5部分。一、进针法1.单手进针法用拇、示(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当拇、示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弯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2.双手进针法(1)爪切进针法:以左手拇、示指或示指的指掐在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2)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示指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示指夹持针柄,在接近皮肤时,迅速把针刺入皮下,直至所要求的深度。(3)此外还有: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管针进针法。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1.角度(1

2、)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垂直刺入,适用于大多数腧穴。(2)虹口区乍浦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倾斜刺入,适用于不能深刺或不宜深刺的腧穴。(1)横刺:针身与皮肤表面约呈15~25度角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2.深度针刺的深度是针身刺入腧穴内的深浅度。一般以既有针感而不伤及重要脏器为原则。临床应用时,还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体质、经脉循行的深浅以及不同时令而灵活掌握。三、基本手法进针后再施以一定的手法称为行针。行针技术就是针刺的基本手法。1.提插法针尖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上下、进退的行针动作,就是将针从浅层插下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如此反复地

3、上提下插,这种纵向的行针手法称为提插手法。2.捻转法针刺进入一定深度后,施行前后、左右行针动作,就是针向前后来回旋转捻动,反复多次,这种进针手法,称为捻转法。3.辅助手法主要有循、弹、摇、飞、震颤等法。4.治神与得气(1)治神是要求医者在针刺治疗中掌握和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和机体变化。(2)得气就是进针后施以一定的行针手法,使进针部位产生经气的感应,这种针下的感应叫做“得气”5.留针与出针虹口区乍浦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留针:是进针以后,将针留针过程中还可以间歇行针,以加强针感和针刺的持续作用。一般病症只需要针下得气施术完毕就可出针,或酌予留置10~20分钟。(2)出针:在

4、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后,达到一定的治疗要求时,便可出针。出针时先以左手拇、示两指消毒干棉球按于针孔周围。右手持针作微捻转并慢慢提至皮下退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