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与刺络疗法资料-玉莹

拔罐与刺络疗法资料-玉莹

ID:6409563

大小: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13

拔罐与刺络疗法资料-玉莹_第1页
拔罐与刺络疗法资料-玉莹_第2页
拔罐与刺络疗法资料-玉莹_第3页
资源描述:

《拔罐与刺络疗法资料-玉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拔罐与刺络疗法一、拔罐疗法1、起源:“角法”,人们利用牲畜的角磨成有孔的筒状,刺激痈疽后以角吸出脓血。2、理论依据及原理:依据:(1)诊察疾病:“病从内生,必形于外”“外邪侵皮,络,经,腑,脏”“其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络盛则入客于经,阳主外,阴重于内”(1)以中医经络学说为指导:“循经取穴,察虚实,视应动”(2)皮部论:“十二皮部”“面部—肺胃经皮部,阴部—肝肾经,胁部—肝胆经”原理:闪火法,使罐内形成负压,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甚至破裂,表皮淤血出现自家溶血现象,随之产生

2、一种组织胺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种器官,增强其功能活动,提高机体抵抗力。功用:驱除病邪,邪去则正安;舒筋活络,通络消肿止痛;行气活血,清热祛湿;温经解痉。3、罐具(常用):竹罐:用前观察罐口是否光滑,内是否有竹衣;使用前先用温水浸泡几分钟。优点:轻便耐用,不易打破,吸拔力较大;缺点:易干裂漏气,不易观察罐内皮肤变化情况。玻璃罐:优点:适用于针罐,清晰透明,便于观察皮肤变化,导热快;缺点:易烫伤皮肤。陶罐:优点:吸拔力大;缺点:体积重,不便携带,不易观察罐内皮肤变化情况。4、治疗罐法(常用):(1)留罐法,包

3、括单罐留罐法,多罐留罐法。排罐:密排法(〈3.5cm)疏排法(>7cm)时间:10~25分钟,老人小孩5~15分钟实证用泻法—口径大,吸拔力大,罐距密;虚证多用补法—口径小,疏排(若走罐和留罐结合,先走罐后留罐)(2)闪罐法(多用闪火排气法):多用于风邪为主的疾患,如肌肤麻木,疼痛,病位游移不定.时间闪30下左右,最好在同一部位闪罐,也有顺经络方向,如平衡罐法(顺背部膀胱经,两个大小相同的罐,一上一下,交替循环闪三次,再留罐.)(3)走罐法(玻璃罐):多用于某些经络,脏腑功能失调,沉寒痼冷积聚,经脉,气血阻滞,外

4、感,高血压等等操作要点:先在皮肤上,罐口涂润滑剂,吸罐于施术部位,术者双手扶罐底,在应拔部位上将罐上下,左右来回推拉旋转移动。腰背部:沿垂直方向上下推拉。胸肋部:沿肋骨走行方向平行推拉。肩,腹部:旋转移动。四肢部:宜沿长轴方向来回推拉。(增大刺激量时,可在移动过程中将罐具向下重按)(4)针罐法:火针:多用于痈疽疖肿,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腱鞘囊肿,痤疮等等。留针拔罐法:在局部先扎针,再拔罐。刺络拔罐法:先在局部用三棱针或一次性注射针头点刺出血,再拔罐以吸出瘀血或湿毒。拔罐与梅花针叩刺结合。此三者多用于热证,实证,

5、中暑,高热,头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急性腰扭伤等等。5、操作手法(1)闪火法:用止血钳夹蘸有95%酒精棉球,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将棉球点燃后立马伸入罐内闪火则出,迅速扣于应拔部位。(2)投火法:将蘸有95%酒精棉球或折叠的软质白色纸点燃后投入罐内,趁火旺时迅速扣于应拔部位。(用于身体侧面)(3)贴棉法:将直径1至2厘米的薄脱脂棉蘸酒精后贴于罐体内侧面,点燃后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4)架火法:置胶木瓶盖事薄小药于应拔部位,并在其上置酒精棉球,点燃后迅速将罐扣于应拔部位。(5)水罐法:一般用竹罐。先将罐子放在锅内加

6、水或汤药煮沸,使用时将罐子倾倒用镊子夹出,甩去水液,或用折叠的毛巾紧扪罐口,趁热按在皮肤上,便能吸住。6、操作方法(1)选合适的体位(2)选应拔的部位,并对皮肤消毒,待消毒的酒精完全挥发后方拔罐(3)准备好器具(4)闪火法拔罐,但学会灵活使用止血钳.夹酒精棉球时要注意甩一下欲滴的酒精(5)起罐:一手轻按罐具向一侧倾斜,另一手以食中指按住罐口处皮肤,让空气进内,罐具自然脱落.切不可硬拉或旋转罐具,以防损伤皮肤.(6)起罐的顺序:先拔先起,后拔后起,先上后下(7)起罐后:若病人感到局部绷紧,可适当揉按一下;若拔出脓血

7、,应预先在罐口周围填以脱脂棉或纱布,起罐后擦干净脓血,对伤口进行消毒;若有痒感,切不可搔抓,以防感染;嘱患者:罐斑会在一周内自行消失,不必顾虑,要适当休息,忌当风口吹,以防外邪侵袭7、拔罐出现的正常反应和异常反应拔罐出现的正常反应:(1)出现水疱,水肿,水气过多者——湿气证(2)罐斑深红,紫黑或出现痧或触之微痛,兼见发热者——热毒证;身体不发热者,紫红或紫黑——瘀血证或受寒(3)皮色不变,触之不温者——虚寒证;罐斑印淡紫发青伴有斑块——外感风寒(4)微痒或出现皮纹者——风证(5)罐区出现微细出血(非刺络)——发疹

8、性疾病(6)印痕黑紫,有出血紫斑,多相互重叠——斑疹伤寒反应点;罐斑印呈散开紫斑,深浅不一——气滞血瘀(7)粉色或无色斑——神经痛或高血压症;罐斑印鲜红——阴虚火旺(8)深紫色斑,中间出现黑褐色斑纹者——肌肉风湿症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刺络出现的正常现象:(1)黑血或瘀块——瘀阻严重(2)黄水——湿热证(3)清水——寒证(4)血水——疾病开始阶段或将痊愈阶段(5)鲜血——病情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