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哈尔滨南岗区中考一模试题及答案

2013年哈尔滨南岗区中考一模试题及答案

ID:6412791

大小:5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1-13

2013年哈尔滨南岗区中考一模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13年哈尔滨南岗区中考一模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13年哈尔滨南岗区中考一模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13年哈尔滨南岗区中考一模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13年哈尔滨南岗区中考一模试题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年哈尔滨南岗区中考一模试题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岗区2013中考模拟试题(一)一、积累与运用(25分)(1—6题各3分,第7题每空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啜泣(chuò)着落(zháo)广袤无垠(mào)B.稽查(jī)执拗(niù)呼天抢地(qiǎnɡ)C.炽热(zhì)褴褛(lán)日薄西山(bó)D.荣膺(yīnɡ)亵渎(xiè)鳞次栉比(zh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墨守矍烁戛然而止B.魁梧隔阂买椟还珠C.恻隐沉湎通货膨涨D.喝采羁绊销声匿迹

2、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大候车厅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声不绝如缕。B.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C.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如果不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D.这本《优秀作文集》中几乎无精彩之作,只有一两篇还算差强人意。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两会”期间,作家莫言接受了小记者们的采访,

3、向小学生提出了关心自己的父母、身边的亲人,多写写他们。B.为纪念萧红诞辰100周年而拍摄的电影《萧红》上映后导致不少质疑和批评。C.“地球一小时”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节省电,而是为了使公众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D.宋濂的求学经历,说明是否学业有成,关键在于自己勤奋努力的学习。5.下面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羽—大闹飞云浦 B.林黛玉--魁夺菊花诗C.诸葛亮—六出祁山 D.孙悟空—计盗紫金铃6.下面的文字次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4、)①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②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③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④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⑤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声符”。⑥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⑦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A.②③⑤⑥⑦①④B.④②①⑤⑥③⑦C.④③⑥⑤①⑦②D.⑦①②④③⑥⑤7.按课文原文填

5、空。7(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则》)(2),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3)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4),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5)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己亥杂诗》)(6)《木兰诗》中描写战事频繁而惨烈,经历了长期战斗岁月,木兰最终英雄般凯旋的句子是:            ,             。二、阅读(45分)(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8—10题。(8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

6、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8.(2分)解释文中加点词语。拂衡9.(4分)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0.(2分)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二)阅读《中国建筑中的塔》,回答11-14题。(10分)

7、中国建筑中的塔梁思成①砖石建筑物中,最主要的是塔。也许有人认为塔是封建迷信的东西,但是事实上,在一个阶级社会里,一切艺术和技术主要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过去的社会既然是封建和迷信的社会,当时的建筑当然是为封建和迷信的社会服务的;因此,中国的建筑遗产中,最豪华的、最庄严美丽的、最智慧的创造,总是宫殿和庙宇。欧洲建筑遗产的精华也全是些宫殿和教堂。②在一个城市中,宫殿的美可望而不可及,而庙宇寺院的美,人民大众都可以欣赏和享受。在寺院建筑中,佛塔是给人民群众以深刻的印象的。它是多层的高耸云霄的建筑物。全城的人在

8、遥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它。它是最能引起人们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的。佛教进入中国后,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固有的建筑形式的基础上产生而且发展。③在佛教未到中国之前,我们的国土上已经有过一种高耸的多层建筑物,就是汉代的“重楼”。④7秦汉的封建主常常有追求长生不老和会见神仙的思想,幻想仙人总在云雾缥缈的高处,有“仙人好楼居”的说法,因此建造高楼,企图引诱仙人下降。佛教初来的时候,带来了印度“窣堵坡”的概念和形象----一个座上覆放着半圆形的塔身,上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