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试题语文b卷附答案

中考模拟试题语文b卷附答案

ID:6423971

大小:8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1-13

中考模拟试题语文b卷附答案_第1页
中考模拟试题语文b卷附答案_第2页
中考模拟试题语文b卷附答案_第3页
中考模拟试题语文b卷附答案_第4页
中考模拟试题语文b卷附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模拟试题语文b卷附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年中考模拟试题语文B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古诗词名句默写。(共8分)1、,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2、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3.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宋代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这首诗中有“,。”两句,也道出了类似的生死观。4.同为送别诗,“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表现了王勃乐观豁达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5、温庭筠用“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一句,生动地传达出

2、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也写过与此意境类似的句子:,。6、古人劝人少年惜时,以百川东去为喻:,。7、同是“思乡”,孟浩然站在长江边上遥望云端,思念自己的家乡:,。而崔颢则站在黄鹤楼上发出浩叹:,。8、写出与“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的哲理意蕴基本吻合的两句古诗:,。二、语言基础和表达(共19分)9.请将下面语句准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中。(3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A.藩篱(pān)箱箧

3、(jiá)销声匿迹(nì)讲信修睦(mù)B.钟磬(qìng)归咎(jiù)惟妙惟肖(xiào)矜寡孤独(guān)C.诘责(jí)锃亮(zèng)颔首低眉(hàn)广袤无垠(mào)D.稽首(jí)哂笑(xī)龙吟凤哕(huì)觥筹交错(gōng)1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2分)A.据统计,中国互联网网民人数已超过3.3亿。互联网对大至国家政治,经济,小至个人学习,生活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B.写文章应该重点突出,详细分明。哪些事例要详写?哪些事例要略写?则要服从中心思想的需要。C.两年后的春天,我们又到南山上种了六棵树,三棵松树,两棵云杉,围着一棵桂花。

4、D.“牺牲”一词原是对做祭品的牲畜的通称,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曹刿论战》),后来“牺牲”的意义转化了。1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2分)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C.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去年到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8名正言顺。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A.政府不断继续加大财政投入,以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短缺问题。B.通过开展“每月少开

5、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武汉的空气更加清新。C.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能否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D.在第4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获得了五个项目的比赛。14.下列各项对语法、修辞知识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A.“粉丝”、“草根”、“纠结”、“动词”都属于名词。B.短语“食品安全”“传递火炬”“愚公移山”与“唱响中国”的结构相同。C.“电子书改变了信息与知识储存的方式和传播的速度。”这个句子的主干是“电子书改变了方式和速度。”D.“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这两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受到“雨”温柔

6、可亲的形象。15.根据所提供的语境,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其与前面的例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2分)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16.口语交际(4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走进千家万户,也走进了校园。手机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可是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1)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可小琴妈妈为了与女儿联系方便,坚持让女儿带手机上学。如果你是小琴,将如何拒绝妈妈?(2分)(2)你的好友东东自从妈妈给她买了手机,就整天沉迷于用手机上网,成绩一落千丈。作为朋友,你准备怎样劝阻他?(2分)三

7、、浅层阅读理解(共31分)(一)阅读《东坡》,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17.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2分)18.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2分)(二)阅读《童年》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每题2分)8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