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研究史略》

读《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研究史略》

ID:6429314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13

读《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研究史略》_第1页
读《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研究史略》_第2页
读《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研究史略》_第3页
读《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研究史略》_第4页
读《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研究史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研究史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读《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研究史略》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曹小云摘要:曾昭聪《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研究史略》是一部断代词源学史著作,该书的特点与成绩表现在三个方面:材料翔实,揭示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词源学史的第一手资料;界定明确,研究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词源探讨的多样性;分析深入,归纳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学史的成绩与不足。该书对汉语词源学史的全面系统研究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汉语词源学史还可以多角度地继续深入研究。关键词:词源学史;研究;成绩中国传统语言学中已包含了相当丰富的词源研究成果。当代汉语词源的研究,既要注重活的语言材料,采用亲属语言、方言

2、的比较来探讨词的语音演变轨迹,以寻求词的原初语音形式;同时也要继承注重汉语汉字特点的传统词源学研究的成果。这就有必要对中国传统词源学史进行研究。汉语词源学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从对先秦“名物”问题的探讨到声训、语转,再到宋代的右文说、清代的因声求义,研究成果已经很多。但是,不可否认,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整个汉语词源学史的研究是不够完备的,因为其中有一段,即魏晋至隋唐五代,重视的人还不多。在提到汉语词源学史的时候,大家往往会说,继两汉的词源学高峰之后,又一个高峰便是宋代,其标志即右文说的出现。这中间几百年的时间内承前启后的研究成果,大家注意最多的往往

3、只是晋代杨泉《物理论》中的一句话:“在金石曰坚,在草木曰紧,在人曰贤。”(清)孙星衍:《物理论辑本》,平津馆丛书乙集之三。但是,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学术史都有继承有发展,词源学史也不例外。从汉代到宋代,词源学史其实并未有断层。在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这一历史时期,词源学的发展可以说是不绝如缕。虽未有系统的词源学理论出现,但在随文释义的注解和辞书编纂中,时时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学者们的词源研究思想。对古人的词源研究成果作深入细致的爬梳整理并进而归纳出这一时期的词源研究特点,丰富并深化词源学史研究,是汉语词源学史研究者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这一段的词

4、源研究情况究竟如何呢?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的价值又何在?曾昭聪教授的新著《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研究史略》曾昭聪:《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词源研究史略》,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年版。(以下简称《史略》)给我们作了很好的回答。粗读《史略》,感觉具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材料翔实,揭示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词源学史的第一手资料。传统的词源学研究材料主要蕴含于语言研究者所熟知汉语史、训诂学材料中,但同时也有很多材料存在于大家不太熟悉的笔记、杂著、史书与佛经音义之中,因此,研究词源学史的第一个主要工作就是必须挖掘出这些材料,然后才能谈得上进一步的研究。没

5、有材料的理论都是空谈,不能令人信服。正如鲁国尧先生所说到的,“在论述汉语史的研究方法的时候,我们中国研究汉语史的学人应该扬己之长,理直气壮地将‘历史文献考证法’列入,而且置于首位。要研究汉语几千年的历史,如此辉煌、如此丰富的文献,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不充分利用,就难免遭‘数典忘祖’之讥。”鲁国尧:《论“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的结合——兼议汉语研究中的“犬马鬼魅法则”》,《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第3页。词源学史研究作为实证研究,材料的多少与覆盖面的大小决定了结论的准确与否。只有比较全面地找到这一历史时期的词源研究材料,才能重新估价它在词源

6、学史上的地位与作用。6过去的词源学史对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这一历史时期重视不够,原因之一正在于所发现的材料不多,因而误以为这一时期的词源研究成绩不大。王宁先生曾指出:“现在有些训诂学史、文字学史、音韵学史,很少亲自去阅读每个时期的学术著作,最多也只是大致看一看那些名著,而不去考察当时的多数学者都在想什么、说什么。在叙述到历史脉络的时候,也往往目不斜视,只关注一条人们经常说的‘主线’,对周边的环境很少涉及。这种根据二手材料和一两部名著写学术史的做法,容易产生两个弊病:一个是人云亦云,把一两个人的一己之见当成定论,在阐发他们的一些精辟见解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也把他

7、们的一些偏见继承下来、流传开去;另一个是抹杀了一些不同的意见,把一个时期的学术状况简单化。”王宁:《宋元明六书学研究·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事实上,每一时代的学术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学术的进步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们研究学术史,不能只注意学术成绩的突变,也要注意其前期的积累即量变。关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这一历史时期的传统语言学研究成果,郭在贻先生曾经指出:“魏晋南北朝以迄隋唐时期,训诂学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处于停滞的状态,也找不出许慎和郑玄那样杰出的训诂学大师,但是这个时期的训诂学还是有所创新和发展的,最突出的表现在训诂学的

8、研究领域有所扩展,训诂学开始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而为一切古文献服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