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说戏曲专题 期末复习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 期末复习

ID:6429908

大小:5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1-13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 期末复习_第1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 期末复习_第2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 期末复习_第3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 期末复习_第4页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 期末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小说戏曲专题 期末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期末复习2014年11月14日 李云娜《第二章 古代戏曲的特征》重点解析  在第二章《古代戏曲的特征》里,希望大家重点掌握元杂剧的体制。  元杂剧的体制特征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一)剧本要素  (二)元杂剧的结构  (三)元杂剧的角色(一)剧本要素  曲词、宾白和科范,称为剧本的三要素。1.曲词。曲词包括宫调曲牌和唱词两部分。  (1)宫调曲牌,即乐曲的音调,如《正宫•端正好》。  (2)唱词。每一曲就是一首小令,要求一韵到底,平、上、去三声互叶,没有入声,句句押韵,用大量的俗字、衬字。2.宾白,剧中人物的念白。3

2、.科范,简称为“科”,是剧本中规定的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二)元杂剧的结构  元杂剧的剧本通常由折、题目正名、楔子等部分组成。  1.折。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一折一般只唱一个套数,限用同一宫调的曲子。杂剧通常一本四折,分别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题目、正名。每本末尾有两句或四句概括中心内容的诗句,前面的一句或两句为题目,后面的一句或两句为正名。  3.楔子,是一场戏,篇幅短小,或在开头,或在中间,起开场或过场作用。(三)元杂剧的角色  元杂剧的角色分类和演唱体制与我们熟悉的现代戏曲有显著不同

3、。  1.角色分类:元杂剧的角色主要包括旦、末、净杂等。其中旦是女演员;女主角称为正旦。末是男演员;男主角称为正末。净是舞台上的花脸等角色。杂则是临时角色。  2.演唱体制:在演唱体制上,元杂剧是由一人主唱的,即由主要演员,也就是正旦或者正末,一个人独唱到底,其他人都只有宾白,没有唱词。比如《窦娥冤》就是由女主角窦娥一个人唱完四折,其他人物,包括蔡婆、窦天章、张驴儿、太守梼杌等都只有念白,米有唱词。而《汉宫秋》则是由男主角汉元帝一人唱完全部,其他人物如昭君等都只有念白。《第三章 宋元南戏》重点解析  关于《第三章 宋元南戏》,大家需要

4、掌握以下内容:  一、南戏的概念和体制  二、四大南戏  三、《琵琶记》一、南戏的概念和体制  (一)南戏的概念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在宋代杂剧基础上,结合南方地方曲调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戏曲形式。因较早在南方浙江一带流行,故称永嘉杂剧、温州杂剧。南戏是一种不同于元杂剧的戏曲形式,在题材内容、剧本形式、演出体制等方面都和元杂剧有很大区别。  (二)南戏的体制  南戏在体制上具有以下特点:  1.南戏的演出单位是“齝”,就通“齣”,也就是“出”。一本戏四十到五十出,最多的一百多出。南戏分场,以人物上场、下场为界限,把剧本分为若干

5、段落,每一段落就是一场。一场戏称为一出。南戏不用楔子,第一出开场戏,先由副末开场,报告演唱宗旨和全剧大意,称开场白。从第二出开始,生、旦等重要角色相继出场亮相。  2.重要人物上场先唱引子,继以一段自我介绍的长白,称定场白;每出有下场诗。南戏的剧本没有固定的出数,根据剧情内容需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写几十出。  3.曲调:南戏曲调也不限于同一宫调的曲牌,不限通押尾韵一韵,不必一韵到底。一般用十三宫调,五个音符。  4.曲词的组织:一般有引子、过曲和尾声。  5.角色:分为生、旦、净、丑等角色,不必一人独唱到底,可以接唱、分唱、合

6、唱。二、四大南戏  所谓四大南戏也就是四部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的合称,也简称为“荆、刘、拜、杀”。其中:6/5  (1)《荆钗记》歌颂了王十朋、钱玉莲的坚贞爱情;  (2)《白兔记》写五代时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变泰发迹和他与妻子李三娘悲欢离合的故事;  (3)《拜月亭》写贵族小姐王瑞兰和书生蒋世隆忠贞不渝的爱情;  (4)《杀狗记》写孙华、孙荣的兄弟情谊,属于家庭伦理的题材。  四大南戏的题材内容代表了南戏题材内容的特点,那就是关注爱情婚姻、关注家庭伦理。  《第三章 宋元南戏》重点解析(2)三、《琵琶记》 

7、 《琵琶记》是南戏中最为著名的作品,关于《琵琶记》我们希望大家掌握以下内容:  (一)《琵琶记》主题  (二)《琵琶记》中的蔡伯喈形象  (三)《琵琶记》的艺术成就(一)《琵琶记》主题  关于《琵琶记》的主题历来争论甚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反封建说。认为剧本抨击反对封建科举制度。  2.封建说教说。认为《琵琶记》以宣扬忠孝为主旨,表彰子孝妻贤臣忠的传统道德。  3.两面性说,认为《琵琶记》既宣扬封建道德,又在某些方面暴露了封建道德。  4.伦理悲剧说。认为《琵琶记》描写了元代人民的悲惨生活,具有深刻社会意义。  实际上,《琵

8、琶记》的创作本意是为了宣扬封建礼教风化,表彰忠孝贞烈思想。但作品也有意无意地揭示了忠孝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文人在各种社会压力下的苦闷。(二)《琵琶记》中的蔡伯喈形象  《琵琶记》中的蔡伯喈的形象具有以下特点:  (1)有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