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换热公式汇总与分析

对流换热公式汇总与分析

ID:6446875

大小:50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14

对流换热公式汇总与分析_第1页
对流换热公式汇总与分析_第2页
对流换热公式汇总与分析_第3页
对流换热公式汇总与分析_第4页
对流换热公式汇总与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流换热公式汇总与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流换热公式汇总与分析【摘要】流体与固体壁直接接触时所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称为对流换热,它已不是基本传热方式。本文尝试对对流换热进行简单分类并对无相变对流换热公式简单汇总与分析。【关键词】对流换热类型公式适用范围对流换热的基本计算形式——牛顿冷却公式:或上热流量上式中表面传热系数最为关键,表面传热系数是众多因素的函数,即综上所述,由于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很多,因此对流换热的分析与计算将分类进行,本文所涉及的典型换热类型如表1所示。对流换热无相变换热受迫对流换热内部流动换热圆管内受迫流动非圆形管内受迫流动外部流动外掠平板外掠单管

2、外掠管束(光管;翅片管)自然对流换热无限空间竖壁;竖管横管水平壁(上表面与下表面)有限空间夹层空间混合对流换热————受迫对流与自然对流并存相变换热凝结换热垂直壁凝结换热水平单圆管及管束外凝结换热管内凝结换热沸腾换热大空间沸腾换热管内沸腾换热(横管、竖管等)表1典型换热类型1.受迫对流换热1.1内部流动1.1.1圆管内受迫对流换热(1)层流换热公式西德和塔特提出的常壁温层流换热关联式为或写成式中引用了几何参数准则,以考虑进口段的影响。适用范围:,。定性温度取全管长流体的平均温度,定性尺寸为管内径。如果管子较长,以致则可作为常

3、数处理,采用下式计算表面传热系数。常物性流体在热充分发展段的是(2)过渡流换热公式对于气体,,,。对于液体,,,。式中——管子进出口断面温度下的平均值;——修正管子长度的影响。(3)紊流光滑管公式对于紊流光滑管内紊流,使用最广泛的关联式是迪图斯-贝尔特公式:加热流体冷却流体适用于流体与壁面具有中等以下温度差。适用参数范围:,,。定性温度取全管长流体平均温度,定型尺寸为管内径。对于液体,当与管壁间的温差比较大,导致黏度有明显的变化时,则可采用关联式:式中,和分别为流体温度和壁温下的流体动力黏度,。当加热液体时,,则;反之,当冷

4、却流体时,。此式修正了物性场不均性的影响,在计算时,若壁温未知,则须采用试算法进行,即先假定,最后进行校核。关于物性变化的修正,实际情况是较为复杂的,因为对于液体或气体、大温差或小温差、不同的流态等等,其影响的程度不尽相同。(4)粗糙管公式式中的和均采用流体平均温度作为定性温度。紊流摩擦系数:对于范围内还可以采用布拉修斯公式:对于已有的实际设备,亦可经由实验测定和后按式计算,这样与实际情况更符合。1.1.2非圆形管内受迫流动对于非圆形管,例如椭圆管、矩形流道等,定型尺寸采用当量直径。式中——流道断面面积,;——流体润湿的流道

5、周边,。求得当量直径后就可应用圆形管的公式计算。对于螺旋形管,如螺旋板式或螺旋管式换热设备,流体通道成螺旋形。在弯曲的通道中流动产生的离心力,将在流场中形成二次环流,增加了对边界层的扰动,有利于换热,而且管的弯曲半径越小,二次环流的影响越大。故求得的结果尚需乘以管道弯曲影响的修正系数,它大于1。气体液体式中——螺旋管曲率半径,;——管直径,。1.2外部流动1.2.1外掠平板(1)层流边界层段公式(常壁温)边界层厚度局部摩擦系数式中雷诺准则。常壁温平板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写成无量纲准则关联式:对长度为的常壁温平板,平均表面传热系

6、数:在实际计算时,物性参数可按边界层平均温度确定。(2)紊流边界层段公式(常壁温)柯尔朋类比律:定性温度,近似适用于。常壁温外掠平板紊流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关联式常壁温外掠平板紊流平均换热准则关联式适用范围:,。定型尺寸为板长,定性温度。1.2.2外掠单管及值列在下表中。定性温度为主流温度,定型尺寸为管外径,速度取管外流速最大值。当时,的幂次应改为0.36。适用范围;;对于空气近似取,故。表2与值1.2.3外掠管束式中,为相对管间距;为排数影响的校正系数。定性温度用流体在管束中的平均温度,定型尺寸为管外径;中的速度用流通截面最窄

7、处的流速(即管束中的最大流速)。表3管束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准则关联式排列方式适用范围准则关联式对空气或烟气的简化式顺排叉排上表中所列的关联式是排数大于20时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若排数低于20,采用下表的排列修正系数修正,它适用于的情况。表4排数修正系数表排数1234568121620顺排0.690.800.860.900.930.950.960.980.991.0叉排0.620.760.840.880.920.950.960.980.991.0一般规律:(1)叉排优于顺排,尾部漩涡的影响(2)后排优于前排,20排的极限(3)横

8、排优于纵掠(4)不适用于肋片管管束2.自然对流换热2.1无限空间自然对流换热准则关联式为式中,为瑞利准则;为格拉晓夫准则。和值由下表给出,各式的定性温度均为边界层平均温度。在常热流边界条件下为已知量,而为未知,则中的为未知量,为方便起见,在准则关联式中采用代替,即为:如是,常热流条件下局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