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t 810-2009 蛭石

jct 810-2009 蛭石

ID:6451086

大小:46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1-14

jct 810-2009 蛭石_第1页
jct 810-2009 蛭石_第2页
jct 810-2009 蛭石_第3页
jct 810-2009 蛭石_第4页
jct 810-2009 蛭石_第5页
资源描述:

《jct 810-2009 蛭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73080Q69备案号:27671--2010JC中华人民共T-n国建材行业标准JC/T8102009代替JC/T810--1988(1996)蛭石Vermiculites2009—12—04发布2010—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JC/T8102009刖罱本标准代替JC/T8lO一1988(1996)《蛭石》。本标准与Jc/T810—1988(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修改为“范围”,并对内容进行了修改(1996年版的第一章;本版的第一毒):

2、~—增加了术语“筛分终点”(见3.4);~—增加了“分类与标记”(见第四章);~—分类中,将原标准的“特号、1号、2号、3号、4号、5号”六个型号修改为“1号、2号、3号、4号、5号”五个型号,取消原标准的5号,将原标准的4号(修改后的5号)范围的粒度“0.5--1.o”修改为“0.3--10”(1996年版的第四章;本版的4.1.1);——分类中,将原标准的“优质品、1级品、2级品、3级品、4级品、5级品”六个等级修改为“I级品、Ⅱ级品、Ⅲ级品、Ⅳ级品、V级品”五个等级,取消原标准的5级品(1996

3、年版的5.1;本版的4.1.2);~—要求中,将各型号各级别蛭石膨胀后容重由“56~80、72~100、88~130、1lo~160、130~200、160~280”分别修改为:1号修改为“70~95、80--110、88~135、120~160、140~200”,2号修改为“70~95、80~110、95~135、120~160、140~200”,3号修改为“80~95、90~120、105~130、120~145、140~200”,4号修改为“95~110、105~125、120~140、130~

4、180、150~200”,5号修改为“120~145、130~150、145~180、160~200、180~240”(1996年版的5.1;本版的5.1);——要求中,各型号各级别蛭石含杂率由“1%、4%、5%、5%、7%”修改为“7%、9%、10%、12%、15%”;将Ⅱ级品、Ⅲ级品蛭石的混级率由“10%、10%”修改为“15%、15%”(1996年版的5.1;本版的5.1);——要求中增加了“其他性能指标,可由供需双方商定”(见5.2);——增加了水分的要求(见5.1);~—膨胀后容重测定中,将

5、“试样置于脱水皿中。送人高温炉,均匀加热到750℃~950℃,并保持120S”修改为“将脱水皿放人已升温至900℃的高温炉中,关闭炉门,升温至900℃,并保温2rain”(1996年版的6.1.2.1;本版的6.1.2.2);——含杂率测定中,将“蒸发皿放入高温炉中,在750℃~950℃温度下焙烧120s”修改为“将脱水皿放人已升温至900℃的高温炉中,关闭炉门,升温至900℃,并保温2rain”(1996年版的6.2.2;本版的6.2.2.2);——混级率测定中,将“圆孔筛”修改为“方孔筛”(199

6、6年版的6.3.1;本版的6.3.1.3);——将称样量“500g”修改为“3号以上(含3号)蛭石产品混级率测定的称样量为100g,3号以下蛭石产品混级率测定的称样量为50g”(1996年版的6.3.2;本版的6.3.2);——水分测定方法重新进行了修改(1996年版的6.4;本版的6.4);——增加了组批原则(见7.1);——对袋装蛭石的取样由“件数递减法”修改为“系统取样法”(1996年版的7.1.2;本版的7.2.1);——将“成批散装蛭石取样。制样方法参照GB2007进行”修改为“散装蛭石取样

7、按GB2007.1进行、制样方法按GB2007.2进行”(1996年版的7.1.1;本版的7.2.2);——修改了判定规则的内容(1996年版的7.2;本版的7.3);——增加了袋装蛭石外包装上应标明的内容(见8.1.1);IJC/T810—2009——增加了散装运输的蛭石应在货运单上填明的内容(见8.1.2);——将“每袋净重50kg±0.250kg”修改为“每个包装单元或运输单元净质量偏差不得超过0.5%”(1996年版的8.2;本版的8.2)。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非金属矿

8、产品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6)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咸阳非金属矿研究设计院、英格瓷新隆蛭石(新疆)有限责任公司、石家庄市德隆矿材厂、石家庄市金利矿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司玉华、伍元军、尹二贵、白国江。本标准1988年以ZBQ25001—88首次发布。本标准1996年复审通过并将标准号修改为JC/T810—1988(1996),本版为第一次修订。ⅡJC/T8102009蛭石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蛭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与标记、要求、试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